返回第40章 千头万绪  重生之我全都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40章 千头万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顾辙想好了未来硬科研的第一步,要从“可以直接增材制造、免打磨度数的高分子聚合隐形眼镜材料”走起,

到他真正开始这方面的科研,中间至少还有一两个月的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顾辙要十天半个月时间,把未来进入这个产业所需的研发任务拆分、规划一下。

想清楚其中哪些环节是可以他自己搞定的,哪些环节需要委外、跟人合作。

真正实打实地搞硬科研,绝对不可能像意淫小说里那样两张嘴皮子一碰、说个发明专利出来就水到渠成的。

最后要产业化落地,绝对需要一大堆的发明专利组合配套。

顾辙这第一步涉足的产业还算是非常简单的,但他自己稍微脑补一下,都能拆出七八个核心重要发明、至少十几个外围小专利/实用新型。

比如,用什么材料来造隐形眼镜,这种材料的用途本身,就是一个发明专利,属于“方法专利”。

材料用途确定了之后,实验室环节如何制取这种材料?那又是一个大发明。

实验室制取完成后,工厂化如何制取,又是一个大发明——而且顾辙仅仅靠目前的脑补,就已经判断出这个专利他自己做不了。

不然要是近期材料化学领域圈内都没有这方面的权威盘点综述,将来顾辙拿着最初那两个发明去找企业谈合作,说不定对方的重视程度就不够高了——

顾辙这边的具体科研工作,他就准备11月底开始全面推进。

至于顾辙本人为第一作者的顶级期刊牛逼论文,还是等入门之后再慢慢布局吧,反正他脑子里干货多着呢,第一步先浪费一点结交点人情也无所谓。

顾辙把这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后,正从校门口的银行回寝室半路上,就又接到一个电话。

在此之前,顾辙还得操心一个事儿,那就是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考试会在11月下旬初举行——他毕竟是靠着之前入学时的优异表现、拿到了邱成桐奖学金的人,所以第一次期中考试也不能太离谱。

今天早上小敏才跟我商量,还通知孙经理那边,想看看怎么交涉处理,孙经理还挺重视,让我们别干了,还把钱给我们结了,说会另给安抚,还让我们报案揭盖子。说如果不明白的,可以问问你。

而综述这种“盘点”类的论文,顾辙一个大学生,刚刚起步,肯定是没资格写的,写得再好也没期刊会发表,

好在顾辙也没指望靠综述挂第一作者,他只是希望这些文章能出现、能传播影响力就行了,是不是他亲自写的倒也无所谓。

而且这个过程中,顾辙也不能只操心发明和专利的事情,他还得想办法铺垫论文、把一些大而化之、不涉及具体技术、只涉及思想研究方向的内容,发表到期刊上,给自己逐步刷刷学界声望。

另外,还能写一些“盘点行业技术现状、推演近期研究努力方向、该解决的问题”的综述性论文,为产业进步造造势。

他可以想办法去请教本院权威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教授,在请教中引导对方产生兴趣,然后分配任务给他去搜集材料。

所以,论文造势至少也要11月底或者12月初才能开始有效果。

同时还抽出一点时间,把前面刚调解赢的官司的好处落袋为安、把他那些新式厨具专利,分批谈判卖给苏珀尔的陈清风、石韬晦。

……

材料终于实现工厂化量产后,最后如何把材料造成隐形眼镜,是用离心法还是模铸法,如何确保这个过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独门优势、做到“不用减材打磨就达到光学精度要求”,那就又是两个方法发明、两个设备发明……

到时候只能是做出前两个发明后、先申请下来,然后拿着技术去跟圈内大企业谈合作。顾辙负责外包的技术支持,由生产企业主导,完成这项发明。

这对于顾辙来说也算是有点优势,因为他毕竟很多课都是前世学过一遍的,现在快速浮光掠影温故知新,也不至于过不了。

顾辙冷静地叹了口气:“小冲突?人没伤到吧?唉,果然还是吃点小苦才好正式收手,钱在手边不赚总是不舒服。算了,我抽点时间帮你们处理参谋一下吧。

陈清风那边倒也爽快,毕竟有了官司的调解背书后,他“技术引进”起来就有了“尚方宝剑”,不用担心事业部内部有其他人说闲话阻挠。

电话是林静静打来的:“顾辙,你现在有空吗?昨天我不是陪幽幽一起去法院、关心你那个案子的事儿嘛。就下午的时候,出了点事情。

所以顾辙心中在盘算之后,已经有了一点思路:

现代工业分工太细了,除非脑内带数据库的异能人士,否则没人能全知全能,重生者都做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