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千头万绪  重生之我全都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说不定这一阶段的研发,还能再拆分出工艺和设备:制造工艺一个发明,为了这一制造工艺所配套的新型生产设备一个发明……

好在竺可桢学院的大一理科通识教育也不是教得非常深入,只是教学速度太快、覆盖知识面太广,估计到时候出题不会难。

但是在竺院,三年就修完本科、总学分要求还比外面高,所以大一上学期就要把《高数》教完。期中考试通过,就拿到“高数上”的6个学分,期末考试通过,再拿下的6分。

顾辙一愣,稍微反应了几秒,才回过味儿来。林静静和叶小敏在孙镇岳那边继续兼职的事儿,之前国庆放假前一天,大家就聊过了,顾辙也给他们支过招,提示过一些风险。

因为你没这个江湖地位,轮不到你指点江山,你只能发那些实打实做出成绩来的东西。

他心中的时间表,也随着钱的到账速度,渐渐明朗起来:

他决定从下周开始,也就是10月25号之前,就先投稿、铺垫行业现状方面的论文,一边造势同时也是一边帮助自己梳理思路、整顿规划。

顾辙想了想,自己着手后续科研和论文工作的时候,也缺几个人日常打杂、处理公司日常账目往来,还缺点人手提前做市场调研。趁机安排几个心腹同学,倒也没什么问题。

而且,正因为竺院学制短、重通识,所以这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就有不少学分会正式结算掉了。

论文也不可能很快过审的,哪怕级别比较低、而且找大牛教授下发任务,至少也要一个多月。如果是顾辙自己投,那三个月没回音都是正常的。

不过,国庆假期距离现在也才过了十天,她们没来得及完成交接、收尾,也不怪她们。反正是她们自己的事儿,没吃大亏就行。

所以圈内技术是否重要、是否值得大价钱引进合作,有时候圈内顶流学术期刊上的前沿综述判断,就比较重要了,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界的决策判断。

他们公司的财务付钱那边也爽快了一些,第一笔七八万块钱,官司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打给了顾辙,堪称神速。估计是得了领导交代、第一笔钱要打快点安抚住顾辙。

剩下那些长期合作的技术转让付款,大约一个多月之内,也可以陆陆续续把钱给到位。

要不说成功人士业务繁忙呢,想静下来一个人想事情的时间都不多,总是有各种要处理的突发事件加塞。

此后一两天,顾辙就一边上课,一边整理他的研发和论文拆分、铺垫计划。

……

很多企业的研发部门,都是不仅有自研发明专利的kpi考核指标的,也有“外部引进合作”的指标。对外合作合得好,研发相关负责人一样有奖金。

这事儿趁这个契机彻底了断了也好,实在想赚点零,跟我说不就完了么,我又不是找不到活儿给你们干。”

比如,在外面普通大学,《高数》是分两个学期上完的,上下两部分各自6个学分,加起来12。

昨天本来应该我和叶小敏都有几个孙经理那边的开户尾单要做。我没去,小敏就把剩下的活儿揽了,结果去客户那边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前几天刚刚被友商骗了的客户,起了点小冲突。

10月18日傍晚,第一笔八万块钱专利转让费到账时,顾辙亲自去银行查询了一下,非常美滋滋。还顺便给自己的手机号开通了“银行短信及时语”通知功能。

以上随便数数,可不就得七八个发明、累计二十几个专利了。

到时候他本人挂个第二作者也行,把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让给大牛教授。这样也算是捞到了入行的敲门砖,达到了想要的宣传目的。

顾辙拿出个五六十万来,能够租实验室和设备、雇实验员打工,再做点配套调研,差不多就资金见底了。

对陈清风而言,着公司的钱,为自己刷“技术引进”的业绩指标,岂不美哉——这种事情,外行人也没什么好觉得奇怪的。

否则对于院内教授对他的感官、后续是否会为他提供便利,都会起到负面影响。

我们都没见识过,就来麻烦您出出主意……孙经理说他这两天也会赶来省城一趟。”

很多企业的大老板是不懂技术的,也不是科研出身。他们只懂日常经营。

反正他才刚起步,事儿也少,很多工作都是季节性忙碌的,也不怕任人唯亲。

全职的人招进来,反而会淡季闲着的时候不好处理。这学期就先这么凑合过去把,等下学期或者大二开学了,再搞正式班子。

顾辙第一时间赶回学校,直奔林静静约的地方,他到的时候,就看到叶小敏、林静静甚至陆幽幽都在了,还有林静静的男友徐嵩也在,不过他显然不太懂行,也不会处理事情,以至于在和不在么什么区别,一群妹子依然没有主心骨。

看到顾辙出现,大家才没来由放下心,知道肯定能处理好。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