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大一新生都有新闻发布会的待遇  重生之我全都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46章 大一新生都有新闻发布会的待遇

顾辙得到张涵的通风报信后,也是完全不慌,没打算主动找导员解释——

这有什么好解释的?不就是考试成绩不是最顶尖、有人觉得他不配拿邱成桐奖学金么?刻意解释反而显得自己心虚。

就算有事儿也该别人找他,他自己急什么。

此后两三天,顾辙安之若素地让叶小敏、邵佳帮他走流程,他自己也东奔西走,以公司的名义,手续完全合法合规地租好了学校的一间实验室和相关器材。

所谓“手续完全合规”,自然是做到确保这个实验室里、具体到这个项目、所做出来的一切材料学科研成果,都是属于顾辙本人的,外人完全没法分享任何经济利益。

这种事情,如果是外面的社会人想操作,当然没那么容易,02年的大学实验室,还没有一套对外租赁给企业的成熟制度。

但顾辙本身就是东海大学的学生,还是最有前途的竺可桢学院。

当时国家和教育有关部门,都已经有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下来了。本校学生想开公司、搞技术创新,是可以开绿灯的。

无非是需要多跑几个办公室、多盖一些公章。

校、院两级领导对这种情况也是喜闻乐见的,手续上当然不会卡顾辙,这才能两三天内就跑完。

“我是省法制日报的秦潇。”

兼职算的是劳务报酬,没有保险,每月八百块以下不纳税,对账目要求也低,很适合顾辙这儿的灵活现状。

顾辙在实验室里忙到大约下午一点,外面估计都吃完午饭了,他这才准备停手,让邵佳帮他们几个带点饭。

万一顾辙干出点成绩来,学校面子上也有光,还能作为今年的“大学生创业”样板案例宣传,属于双方皆大欢喜。

要不是其中个别记者是得了背后的关照,急于采访挖料,估计都不肯接受这样的条件。

好在郑教授也给他们开了绿灯,知道他们在搞什么。

“行,这也是质疑者的合法权利。我得了荣誉,当然要经得起考验,我一定准时去。”顾辙心态很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嘛。

院方这么安排,显然是知道这三家记者要采访的重点不一样,所以故意创造这个环境,让他们把自己“没想问”的问题,也全部听进去。

“我是方舟卫视教育频道的胡茜,这位是我们的摄影师沈老师。”

以便一会儿制取各种聚谷氨酸水合物的时候,能配比各种成分百分比、排列组合出各种效果、再加以测试……

转眼到了12月6日,周五。这也是顾辙的实验项目正式开工后的第一个周末。

刚跳出来的李森然等人,估计是不会彻底撕破脸的,只是稍微质疑一下。

毕竟顾辙在租赁实验室和器材方面给的钱也很公道,学校并不吃亏。

顾辙一脸平静,淡然笑道:“我很忙的。这种事情,我连是谁质疑都不知道,要我怎么回应?去论坛上跟人对喷不成?清者自清嘛。”

而保研又是不担心的,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竺可桢学院本来就是3+2的学制,只要你愿意,百分百本校保研。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就给人当枪使呗。

后续的体力活和精细操作,顾辙可以交给别人,但一开始的起头环节,他还是要亲自带一带。

顾辙这才振作起精神来:“哦?终于有人明着跳出来了?”

郭老师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你不屑于回应那种捕风捉影,不过今天估计是真躲不过去了,有一些利益相关的学生家长还找来了记者,在关心我们后续的奖学金评比。不解释一下是过不了关的。

所以,跳得最凶的主力,最不在乎被学院贴标签的,应该还是冯涛。因为他已经无欲则刚,反正成绩在院里只算中等偏上,什么交流怎么排都轮不到他。

实验室本身的租金也还行,只是比写字楼稍微贵几倍,大约每平每天几块钱。(实验室的洁净要求比较高,所以场地值钱,无尘实验室就更贵)

真正贵的主要是仪器设备,顾辙这次要做高聚氨基酸水合物实验,用到的几台设备都不算很便宜,单台都有每个月五位数租金的。

事到如今,大家也没法拒绝,几个记者便先后亮了身份:

刚好期中考试也考完了,后面有至少一个半月学习不会太紧张,尤其孔超凡是真心热爱化学,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给他们签的那些协议,当然是顾辙自己拟定的,他本来就是技术和法务双精通,这种科研任务分包的法律风险,顾辙肯定会绝对规避,同学们也压根儿不会多想。

顾辙非常有觉悟,下意识居然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这些繁冗的手续揭过不提,一切办妥后,顾辙就立刻开始组织孔超凡和吴丹青帮他做实验,还给了八百块一个月的津贴,并且签了严密的协议——

所以我们今天特地给你们都集中约了一个时间,一会儿你们按顺序慢慢问,不会怪我们耽误大家时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