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小庙难容大神  重生之我全都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10章 小庙难容大神

郑教授怕顾辙不懂行情、用廉价劳动力用顺手了,帮忙拉人之前,不得不先打个预防针。

很多技术出身的初创公司老板,都容易有这样的毛病,尤其是成功太早太年轻,会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技术上有自己一个核心大脑就够了,其他人都是实验狗打杂的。

好在,郑教授的这种担心,显然是浪费了。

顾辙并不是理工科科研天才,他只是借助了重生者的优势而已。

本质上来说,他内心还是一个懂前沿技术布局的专利律师。

随着增材工艺与材料的科研越来越往深水区探索,顾辙前世那点知识储备,也就够指个正确方向、帮忙筛选一下技术路径。

至于具体的研究工作,交给下面博士生和专家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高,也必须重视人才。

所以,顾辙恰到好处地给郑教授吃了颗定心丸:

“放心吧,我知道该给什么价。我的公司肯定比那些旱涝保收的稳定央企牌子小得多,但我可以给出的薪酬绝对有诚意。

如果不想要前途,只想要眼前利益,我可以给到他们比两桶油聚酯研究所双倍的薪酬。如果有学术追求,还可以点拨他们发文章。博士至少cm级别的,硕士至少也是1.0影响因子以上的快报。

还可以点拨他们搞研究、给发明专利的挂名荣誉——当然,肯定会在劳动合同上约定好,发明的商业利益完全归属公司,给个人另发几万块甚至更多的奖金。而且也得他们自己争气。”

jmc和mrc各有一两篇,都是影响因子3.0~5.0档次的期刊。再往下影响因子1.5~3.0之间的、wiley旗下除了mrc以外、其他略次一档的期刊,顾辙更是累计发了四篇。

谁都看得出来,顾辙的论文已经多到可以不在乎个人署名权分配的程度了。他手头的文章和专利,已经够至少三五个博士直接毕业。

说难听点儿,就算他们跟着顾辙干了几年之后,不想再混企业,而是想回大学做教授,那顾辙给他们提供的履历,都已经足够漂亮了。留在大学里专注学术,都未必分得到去天元科技的挂名成果多。

而东海大学的博士,在03年是很容易到二本甚至差的一本大学当讲师的,如果第一学历一贯够好,去最垃圾的211都有竞争力。

连带着帮顾辙赚大钱的那几个室友,也都得到了学校的很多奖励,只因为他们也参与了研究、在部分成果里挂了第二作者。

学生们都还在学校里,时间非常好凑。不一会儿就说好了下午两点到三点,愿意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们,分批到化科院的一间实验室集合,大家坐下来谈一谈,双向选择。

招气液相沉积法的研究生,则是为了未来,等顾辙将来要搞石墨烯,或者是其他一切沉积法制膜,甚至是新式熔喷面料,都需要用到。

至于东海大学的本校学报英文a/b辑、那种影响因子1.0以下的水货,顾辙加起来都十几篇了,包括一作二作和通讯都算。(去年最早的两篇学报是让郑教授挂的一作,后面都是顾辙自己一作)

这个学术履历拿出来,顾辙要想证明“跟着我混,我可以带着手下发论文、申专利”,绝对是有说服力的。

顾辙要搞的科研,真要是搞出来了,哪个不是几百万美元级的起步的收益。酬劳方面,他肯定是给得起的。

当然,顾辙也会提前看一下那些学长学姐的履历,遇到各方面条件和学术成绩本来就不好的,他也会直接筛掉,让郑教授都不用通知了。

还需要一个材料物理方向的,也要跟气液相沉积方向有点关联。

反正周五下午也比较空闲,郑教授见顾辙很有诚意,也就第一时间帮他联络。

郑教授想了想,答应道:“行吧,这条件确实很优厚了。那你先把你要开坑的新研究方向跟我阐述一下,我好帮你张罗。如果酬劳能如你所说,我也算对的起同事、学生了。”

吴丹青孔超凡那些人,如今全都无一例外也拿到了学校的交流生名额,只是交流的学校比顾辙差一档,去不了斯坦福而已。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实验室里那些硕士生的招聘也快尾声,门口的休息区,等着来试试水的博士生们,也都到齐了。

沟通的过程中,顾辙也了解到:郑教授手下那些拿到两桶油聚酯研究所offer的硕士、博士们,预期薪酬分别是硕士月薪6500起、博士9000起,具体看入职后第一年的表现再定岗。

那名叫陈凡的博士闻言,立刻颇有傲气地反驳:“魏一平你自己没志气别拖着我一起!就算多招,进去了也不是研究方向带头人,相当于实验室里的小老板都不是,有个屁意思。

顾辙说了双倍,那就等于硕士要13000、博士要18000了,只能在公积金和其他福利上削减一点,看人下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