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小庙难容大神  重生之我全都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当然,也有脾气好的同学,立刻在旁边劝说:“陈凡你别这么想嘛,听说他们工资开得高,比华石化底薪高一倍呢,反正我觉得钱比较重要。

所以顾辙招人时,主要的博弈,也集中在这些博士身上。

顾辙说着,给郑教授看了几份清单,上面有好几十个申请号,光发明专利就近二十个,实用新型五六十个——这些东西都是顾辙从去年七月份开始申请,至今15个月内获得的成果,绝对吓人。

毕竟他搞过的每一个领域科技创新,拆分出至少七八个发明、几十个实用新型。顾辙又是专利律师出身,很懂得如何利用好分案。

“那么小一家公司,居然还要我们十进三来被挑挑拣拣,呵呵,我都拿到华石化聚酯研究所的offer了,一会儿要是敢叽叽歪歪,我就直接走,当这事儿没发生过,直接去华石化。”

小公司确实会给人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但如果小公司的老板本人是个有学术大牛潜质的存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共竟然来了超过十个人侯选,因为是分三个方向的,很多博士彼此之间也不熟。不过听说最少的情况下顾辙只需要招三个博士、分别担任三个方向的研发带头人,大伙儿心中也是有些不爽的。

这几年我也看透了,后续房价物价肯定会快速上涨,早几年攒够首付上车,比什么都实在。

而且,顾辙给出的清单上,不仅有发明专利,还有他这一年里发的论文。

后者那几个方向的博士,都不是郑教授带出来的了,因为郑教授自己也只是搞高分子,只搞有机。

招聚酯研究生,是为了眼下继续在有机镜片材料方向深挖。

而气液相沉积法可以应用的领域就比较广泛了,有有机的也有无机的,关键看要沉积什么材料。所以那些博士生都是郑教授帮着转介绍的,都是其他教授带的。

再说,天元科技说是至少招三个博士,那不还有‘至少’这个词挂着么。听说顾辙是个开坑特别快、搞科研特别有执行力的,经费又充足,真要是遇到有实力的,多招几个也正常。”

其中两个化学类的,分别搞聚酯和化学沉积法(气相/液相沉积法都行),

双向选择本来就是这样的,顾辙可不希望让人觉得“东海大学博士肯去天元科技就是给天元科技面子”。

第二作者虽然不太值钱,但作为本科在校生而言,数量一多还是效果很惊人的。

工资方面,顾辙之所以敢提“双倍”,也是吃定了03年央企在直接薪酬上不敢太大胆,哪怕两桶油福利好,明面上的工资体系锁死在那儿,肯定没法跟民企竞争。

虽然顾辙的公司小,但只要有钱,而且能承诺稳定年限,确认公司资金链也没问题,那还是可以帮忙的。

……

时间很快临近了下午三点,第一批的硕士招聘工作已经差不多搞定了。

03年硕士已经比较难去本科当讲师了,所以对学术追求不是很高,有追求的一般也都会选择继续读博。

真要进了体制,磨磨唧唧熬个几年才出头,说不定上车早的人买的房子都涨了好几成了。你这几年还不是在给地产商打工。

顾辙今天至少要招三个博士,

人群中,个别之前找工作已经比较顺利、不愁下家的博士,已经开始吐槽了。也不是为了别的,只为这个录用比例就不爽。

这些信息,外人可能打听不到,但是都在东海大学圈子里的博士生硕士生们,只要稍微消息灵通一点,应该都是有风闻的。

央企最多在内部购房、解决户口、公积金这些角度给巨量福利。

你要说早上车买房,华石化聚酯研究所还承诺在魔都市区可以买他们自己弄地皮的内部房呢,五千块一平就能在魔都市区买了,至少徐汇区起步,入职两年内这个价格都有效,不会调的,到时候公积金贷款一点不比在方舟市爽?

反正如果不是实验室小老板,还要跟着其他人干,我是不做的。”

这俩搞聚酯的博士互相扯皮的私语,很快也引来了其他等候博士的共鸣。那些搞气液相沉积法和材料物理的博士,也开始相互打探情况。

终于,实验室的门开了。一群硕士喜忧参半地离开,顾辙亲自出来张望了一眼:“你们都是郑教授介绍来的吧?先进来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