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哥布的局,你们看不懂是正常的
为了不打击下属的积极性,顾辙一直是很耐心听完了沈明博他们的科研阐述,还从纯技术的角度公允点评了一番。
最后,才抛出自己的计划。
顾辙喝了一口咖啡,整理好思路,气度雍容地侃侃而谈:
“你们的见解都很好,这一个月综述没白看。目前树脂镜片材料的这些主要性能短板,未来都是我辈材料化学中人应该去补强,甚至反超的。
不过,提高折射率做薄镜片、同时弥补折射率提升时的色散恶化,这些都不是我们这种初创公司能发力的角度。
一来这些技术投入比较大,研发周期比较长。二来我们这样的公司,就算在这个方向上发力、研发新材料成功了,也让产品性能更优良了,依然很难把技术推广出去。
消费者没有质变级别的直观感受,而业内厂家也就不会有动力非跟进不可、更不可能如同被我们刀架在脖子上那样乖乖地我们要多少钱他们就给多少钱。
所以,我们要搞一点疗效明显的研发方向。我顾某人从来只赚刀架别人脖子上、不买就让他死的生意。好言好语求人买的生意我做不来,我没这销售情商和拉关系的本事。”
顾辙话还没说完,魏一平和金灿这俩情商略高的家伙,就已经露出一副虚心受教的表情,还恰到好处地偶尔做做笔记,作醍醐灌顶状。
唯独情商最低的沈明博,从头到尾只是在听,一个字笔记都没做。听完后还愣了几秒,眼神失焦,好一会儿才刨根问底:
“我没听懂,为什么我说的那些提升现有材料性能的研究方向,就不能逼着别人来买技术授权了?有好东西别人会不用吗?”
“这就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了。”顾辙先打着哈哈,也没打算把全部计划一下子和盘托出。
马老板之前也跟顾辙吃饭的时候聊到过,他打算等过完年,04年元宵之后,再推动一把,三月份能偷偷上线就不错了。
不过,考虑到银监部门的政策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制定的,所以要赶在03年底让支付宝上线,还是不可能做到的。
拍这些视频的博主之所以这么截选,显然也是为了哗众取宠博流量,让外行观众觉得“原来眼镜片生产的过程这么容易!居然还好意思卖我那么多钱!”这样心中共鸣喷的人多了,流量也就来了。
怎么说呢,这个过程就有点像生产豆腐,豆浆原本是液态的,放多久都是液态,但是加了卤水或者石膏进去之后,再搅拌搅拌放一会儿,豆浆就凝固成豆腐了。
……
当然,仅仅有这个思路,沈明博他们几个肯定是不可能做明白的。
这样其实也比历史同期提前了7个月让支付宝出现了。最初的支付宝跟阿狸巴巴并没有拆分公司,所以这事儿跟顾辙毫无关系,顾辙对于金融投机也没什么兴趣。
那您不打算提升树脂镜片的性能参数、改为研究怎么降低成本,不也得有质变级别的突破,才能实现‘逼着人跟进’?要是只降低10%、20%生产成本,别人还是能耗着你,说你的东西是伪劣产品、牺牲质量换取偷工减料吧。”
彼得蒂尔说过,能逼着消费者和企业非更新换代不可的技术,只能是有数量级上质变的技术。也就是你稍微改良一点点,就算是做到世界第一,别人也可以不买你账,因为差距不明显,而圈内已经占住生态位的旧霸主有更大的品牌优势,可以轻易糊弄住消费者。
一家华夏企业,如果要直面消费者,就算性能做到世界第一,只要超越第二不明显,大多数群氓还是不买账。
但架不住他顾辙懂得多,什么都略懂,而且擅长跨领域使用工具、综合解决问题。
豆腐做老了还能卖老豆腐,做稀了能卖豆腐脑,做硬了能卖豆腐干,做馊了能卖臭豆腐。
顾辙一阵无语:“搞paypal的,你就理解为米版支付宝。嗯,支付宝是一个阿狸马老板目前还在开发的应用,我跟他熟,所以知道。”
而满足了模具的辐射选择性透过率要求后,这种模具材料是否会和最后反应形成的凝固镜片发生粘连、导致脱模时引入二次划伤,又会变成一个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顾辙要做的,就是彻底该换一条思路,把“需要三种酯类混合后自然凝固”的化学反应过程,变成只需要两种酯类、加上特定紫外线辐射来凝固的化学反应过程。
顾辙对这一点看得非常透彻,毕竟他有后世20年的商业经验常识。
后者用到的材料更少,原材料混合的过程就更充分、过程可控。最后的产物是否混合充分、脱模的时候“豆腐”会不会“做老了、做嫩了”,都更稳定,脱模的时候也就不会“把豆腐表面脱碎划伤”。
顾辙对这个问题倒是毫不生气,他非常坦荡地承认:“没错,成本降低,也要遵循上面说的从0到1法则,只降一成两成三成,还是有可能被人喷成偷工减料、一分钱一分货的。
后世不少普通小白,应该也都在网上看到过“树脂镜片生产过程”的抖音短视频。一般画面上都是一个人拿着一个两面透明、中间空心、顶上有小孔的圆柱状模具,然后往里灌一种透明液体,等这种液体凝固了之后,镜片就做好了。
所以,后世2010年代后,这种胶体的模铸凝固,主要是靠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辐射照射,来催化反应。
比如,之前三相法反应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射线的介入,那么模具就可以做得完全不透光,甚至挑选一种跟最后的产品之间表面不黏度最好的材料来造模具。
他其实在科技领域,每一个细分方向都懂得不是很专精,远比不上本领域最有钻研精神的科学家。
所以我们不能只降一两成,我们要降七成八成九成!你们应该都看过我做离心隐形眼镜,做离心美瞳材料的成绩。
历史上支付宝要到2004年10月左右才能上线。不过这东西技术难度并不大,阿狸巴巴想开发,还是可以快速开发的。关键在于资金保障的担保风险,还有国内网银体系的授权、监管。
顾辙说这番话的过程中,其实那几个博士刚听到一半时,就已经有所预感了,知道老板肯定又要做一把狂人。
现在普遍用的是三相混合法,用三种烯酯醇酯烯酸酯类物质来混合,然后加上催化剂静置半天左右的时间(配方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等反应慢慢发生,液态材料凝固变硬。
凝胶类生产不都是这样的么,严格来说豆腐也是一种凝胶。
沈明博等人听完后,不由态度也有所改观,对于顾辙的科研定调愈发心悦诚服,知道顾老板不但是科学家,还如此有商业头脑,远见卓识。
一家新公司,新品牌,就算拼死拼活拿出性能方面世界第一的技术,但只要超越世界第二不是碾压级的优势,消费者就可以选择性失明,继续去买老牌子。
但实际上,这些视频为了博流量还是很歹毒的,因为它们刻意省略了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只把其中“灌注”这个最简单的环节拿出来展示了。
专精一门容易吃到的红利,早已被前人吃得差不多了。
可问题是,你做树脂镜片,做树脂镜头,你能研发出一种新材料,把折射率、抗色散或者其他性能参数,一下子做得比现有材料强大三五倍么?不可能,你就算做出来了,也就是百分之五最多百分之十的改良,消费者看不出来的。”
新公司只能这样入局。
雷老板的例子顾辙不能举,但道理是相通的。
眼下,后续这一系列问题的预演和解决,他完全没必要立刻跟沈明博他们提。只要这些人脚踏实地,先把适合“二相催化反应法”的新材料配方鼓捣出来。
所以,这条路之前才没有被依视路、海昌这些企业想到来攻关,确实这是一连串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新问题的复杂科研,跨圈比较大。
将来如果沈明博能靠自己的研究,去提升折射率、抗色散、弄出新材料,那顾辙绝对放权。不用到他本人脑子里干货的事情,他还是很宽容的。
顾辙好整以暇地说:“你们搞科研,空下来也要多读一点别的书,偏文科偏商业的都行,全面提升一下自己的基本素质,不用提多高,有点常识就行了。
消费者就算是智商60的弱智,参数可以看不懂,钱贵钱便宜还是看得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