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格局小了
作为大老板,顾辙对于那些新进货的高端实验设备、试产设备,也没必要亲力亲为每一个都熟悉操作使用。
相关调试文档的形成,可以全部交给金灿。
但顾辙是个自律的人,总希望对全局有更多掌控感,所以最初的几天,他也免不了把每一步都亲自做一两遍,也仅限于一两遍,熟悉之后的重复工作,他就绝对不碰了。
这些仪器设备,好多前世他也都接触过,但都是2010年代之后的事儿了,说实话,如今的同类机器,比他后世接触的都要落后一代,毕竟至少早了七八年,多多少少会有区别。
而且顾辙前世退出一线研发工作也有十年以上了,涉猎的圈子又多,很多东西都忘了,确实需要温故知新。
半天忙碌下来,时间很快到了傍晚时分,活儿是不可能一天干完的,顾辙也吩咐手下人收工,还让叶小敏安排定了个包厢,请那些技术人员晚上好好吃一顿。
至于顾辙自己,就不去这种应酬了,他自己不自在,员工也会不自在。
吃饭这种场合,没有老板在场的才是真嗨,有老板是受刑。
叶小敏只是管财务的,平时也不管这些行政的杂务,但周六行政人员不是不用加班么,才让她客串一下,这也不算乱使唤人。
打完电话之后,叶小敏知会了顾辙一声,还递了瓶矿泉水给他。
一个不算脑力投入、只算实验成本,能赚五倍的项目,也是很值得投资的了。换做其他圈内人,要是告诉他们有这样的项目,能稳赚确保成功,绝对抢破头。
只有二十万美元的时候,只能先研发隐形眼镜材料,有了几百万美元的时候,才能开这个坑。对了,你对外记得我的口径,把这些东西的用途,全部说成是我给幽幽家生意的研发任务准备的,当然,能不说就不说,这只是教你一个逼不得已时的说辞,有备无患。”
叶小敏点点头,非常感激老板的信任。看来自己虽然不懂技术,但是能事实上给顾哥当财务总监,在这些技术问题上的受信任程度,还是比那些博士生专家高得多的。
他忍不住施展了一下摸头杀:“你呀,刚接触工作就跟着我,时间久了都不知道民间疾苦了,就我这儿的项目,这硬件投入收益率,放到外面还不被抢破头。
出于好心,她也忍不住用闲聊的口吻,跟老板说了几句心里的关切:
“顾哥,你说现在才有本钱搞聚酯镜片研究,这我理解。但是从财务角度来看,立项不能只看成本,也要看收益。
当我们做最多只能用三个月的硅水凝胶时,我们只能替代隐形眼镜。
这阵子专利授权销售的工作忙完后,她们也能闲下来,到时候让静静她们也关注一下新的潜在客户,别光盯着眼镜企业了,还要关注摄像头企业、低端镜头企业。熟悉客户的工作,本来就该领先技术投放半年以上开始布局维护的。”
前阵子阿狸巴巴的马老板不是又给您打电话催过了么,之前跟孙正意谈妥了的300万美元受让3%阿狸巴巴股权的合作,他们都以为你不打算行权了。”
而多层透镜的领域,如果用上了树脂,中间某一层镜片老化了,就得把镜头彻底拆了,把中间老化变形折光率异常的换掉,成本太高。所以越复杂的东西越需要光学玻璃,结构越简单越容易被树脂替代。
只有多层透镜的长焦、高倍镜,或者是高端大广角,这种倍率度数特别夸张的镜头,依然不得不用光学玻璃。就因为这些东西太贵,生产一次要传代,想用上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顾辙便随口问起:“这些设备,一共多少钱来着?忘了?”
叶小敏摇头苦笑:“这儿一共七套科研设备,最贵的就是蔡司的uvc辐射机和那个德国进口的激光冲击设备,一共快90万美元了,还有五套其他仪器便宜点,但七套加起来也小200万美元了。你这钱的速度真是一点不比赚钱慢。
光是这些uvc辐射设备和激光设备的开支,就比当初做隐形眼镜所需的离心机、验光机成本高至少一个数量级了。
可是在研发成本上面,要搞出一块新的树脂镜片材料所需的硬件投入和人员开支,似乎真的要比隐形眼镜研究高一个数量级。那是不是树脂镜片研究的最终收益率,会大大降低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