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几十万美元投入、最后赚回几百上千万美元专利授权费。一个是几百万美元的投入,最后也就赚回一千多万,或者可能有两三千万美元收益。虽然也很赚,可倍数上是不是没那么夸张了?”
反正他们能拿钱发文章申专利就好,对公司收益也没那么关心。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人心,也需要鼓舞一下才好。”
顾辙喝了一口水,做了个深呼吸,这才淡定说道:“让他等着,说好三个月账期就是三个月账期,这个月我会行权的。
“明天你们几个,主要是静静她们,都喊上,大家吃个饭玩一玩,我给大家也统一一下思想。她们这些搞市场的,也该树立信心,增广视野。
而树脂镜片,只要没有频繁磨损、划伤,耐久两三年是肯定没问题的。这样我们不但在眼镜行业内可以覆盖的细分品类更多,还有可能杀出眼镜领域,向更高端的科技行业发展。
我不是很懂技术,但我觉得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的市场规模,应该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可能框架眼镜市场大一点,应该也不至于有十倍差距。
事有轻重缓急,依视路的钱分批到位,我当然要分批做事——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得先做隐形眼镜行业的材料科研,现在才进入聚酯镜片行业的理由。
叶小敏一开始听得有些懵逼,到后面越听越肃然起敬,原来顾哥一开始就想的那么深远了,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他心中是开了全局地图的。
研发高耐久的增材光学材料,本质就是沿着‘对保质期要求越来越高的产业链延伸、替代’的路子。
当我们能做最多能用三十年的增材光学玻璃时,如果还能确保增材加工出来的东西本身精度直接一遍过关,那我们就可以把卡尔蔡司都灭了——当然我这里只是跟你讲逻辑原理,没说这种东西真的能研发出来。”
顾辙想了想,倒是有几分道理,之前是他太忙,专注于亲自抓科研,没想到其他人的心态团建。
就是因为低端镜头只要两三年保质期就行了,没必要来研磨精密光学玻璃,可以用更容易研磨的树脂。所以现在单层镜头,树脂替代的很多。
比如就说我们现在眼前这台uvc辐射设备,是德国蔡司产的滤光组件吧?蔡司做的是高端镜头,至今还是精密光学玻璃为主,低端的低耐久低精镜头,市面上大量被廉价的树脂镜头厂商抢了生意。
当我们能做最多能用三年的高端聚酯时,我们不仅能彻底替代眼镜行业,还能给隔壁天康威视卖低倍监控摄像头的镜头。
但你要学会穿透现象看问题的本质,树脂和凝胶最大的物理特性差距,在于耐久度和稳定性。我们之前做凝胶类的隐形眼镜材料,说到底也只是离心法软质材料为主,只能做做低度、低要求、低耐久,那才多大市场?
那种隐形眼镜,你要做成年抛或者半年抛都不可能,只能做月抛,最多美瞳可以做成季抛,因为美瞳有平光的,对光学特性维持耐久要求不高。
但是到了顾辙这儿,不算脑力投入只算硬件投入、五倍利润已经是很垃圾的项目了,他之前做的都是几十倍暴利起步的。谁让他最值钱的就是脑子里那点干货呢,实验硬件本来就相对不值钱。
依视路10月份打过来的那笔钱,我大部分都在这上面了,还有实验室的其他扩建、基础投入。
她不由衷心钦佩地感慨:“这些话,您早点说出来,也好鼓舞士气,稳定人心啊。现在项目开了有一阵了,也就那些研发人员很有信心。
顾辙听了妹子的忧虑,也是有些好笑,真是没见识过外面的残酷世界啊,一上来就跟着他干,把眼光都养刁了,居然觉得五倍赚得少。
而且,事情不是你这么想的。在做眼镜的行业,框架镜片材料和隐形镜片材料,市场规模确实没有几十倍的差距。
见自己的建议帮到了老板,叶小敏也是很开心,颇受鼓舞地多说了几句:“对了,您这边把这些设备的用途,伪装成幽幽她们家的熔喷技术研发需求,能瞒住下面的人么?”
顾辙智珠在握地得意一笑:“谁说我要伪装了,幽幽那边的熔喷技术后续研发,我最近腾出手来之后,本来就要去布局的。
只不过,那边更多要依赖他们明远国际的研发人员,需要双方配合。这不是你过问的,你快去安排正事儿吧。”
叶小敏麻利地领受了任务,先跟林静静她们几个打了一通电话,联系了后续的安排,然后又帮着顾辙规划了一下近期款项的到账进度,帮顾辙约了跟阿狸巴巴马老板,处理最终行权股份的事儿,细节自不必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