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我不是来跟大家讨价还价的,我只是通知你们
涉及到刑事的事情,顾辙一般都不会多过问的。
那是国家的公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顾辙甚至连打听都不会多打听。
而且刑事案件一般需要的调查时间也比较久,再清楚的事实,三个月判决都算快的了。顾辙是下个月就要出国的人,哪有空等这边结果出来呢。
倒是等他出国过完第一个学期、暑假末期抽空回来几天的时候,差不多能尘埃落定了。
东海大学竺院那边,顾辙最后一批拿学分的考试,都是在4月中旬考完的。
4月20日,星期二,顾辙总算是轻松了下来。
这一周里,阅卷老师和学工处帮他做档案履历手续的相关工作人员,倒是还有得忙,但顾辙本人只要等成绩就行。
所以他也要抓紧时间把生意上该关照的事情都关照梳理一下,该往国外转移、继续后续研究的,也该部署起来。
米国那边的新公司,他倒是本学期初的时候,就已经托关系找那边的律所帮忙在注册、验资了。
新公司注册资本并不高,也没转移过去多少钱,毕竟要从国内转移大笔美元到大洋彼岸,还是很烦的,两边都有监管。
武长清和拿姓刘的,就想着怎么掰扯掰扯讨价还价。
其中细节,暂时不必赘述。
收到顾辙发出的贴子,没人敢不来,顾辙俨然已经是这个小圈子里的武林盟主地位。
果不其然,顾辙开出那么“仁慈”的价位,也还依然有大部分人不舍得立刻接受呢。
顾辙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公事公办报价:“我目前设想的合作方式,最灵活的,就是欢迎大家到天元光学直接进货,我可以给大家自行贴牌,不加干涉。我每副镜片只预留20块的毛利作为授权费。
人都到齐之后,顾辙本人陪着那几个法国人坐人最少的主桌,其他国内厂商代表分列另外三桌。
不信的可以问问莱法耶特先生,我一年多之前开始卖的离心法美瞳新材料和相关工艺的专利授权,目前都还没拿到呢。不光没拿到,连申请公开、进入实质审核阶段都还没。”
一般如果是从销售毛利里面抽授权费,那么抽两成甚至三成都是有的,基本上技术提供方什么都不干就白赚三成,开厂子的一方拿七成,都不算过分。
顾辙说完之后,放下镜片,环视全场。
顾辙卖技术,从来都是专利申请保密期里就开始卖的,爱买不买,不信也没办法。
他手头的镜片样品,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没看到专利授权书,大家心里都不踏实,谁敢下血本直接租授权呢?
对于这些问题,顾辙当然一点都不介意:“两位怎么称呼?我实说,现在还没拿到授权——但是肯定可以拿到,你们别管我是分案补充也好、行使优先权补充也好。
好在顾辙到时候也能通过用那家米国公司、销售国内研发技术在北美的专利,来捞取后续开展业务所需的资本。
框架眼镜树脂镜片的集中度低一些,因为要配合线下门店渠道,小牌子也更容易苟活下来,因此在东海省隔壁的江南省、丹阳一带,也有大量的中型企业。
大家谁想取而代之的,可以抓紧一点了,国内排名第二的同行被真空排挤出市场的机会,可是不多的。”
但那样的操作,需要去核查对方的账目、具体毛利多少、卖出去的东西有多少是用到你专利的产品。
我也一向是这么卖的,觉得不可靠的,可以多观望一下,我无所谓。不过,这个观望最多可能会持续三到四年。
光学镜片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分布比较集中。
这种新技术的市场价值,相信大家都是有了解的。我今天就不自吹了,商务上我只说一点:海伦眼镜目前我不会跟他们合作,
既然主宾是法国人,顾辙开香槟和干邑白兰地倒也不算“崇洋媚外”,只是根据客户大小排优先级而已,在商言商。其他小老板们也都喝得惯。
顾辙一抬手:“喝酒,我今天就是来通知大家一声,告诉大家海伦眼镜被踢出这个局了。就算郭总今天赶来这个饭局,当着大伙儿的面给我土下座求饶,他么今年也是拿不到新技术授权了。
案子虽然没有审结,但毕竟是公开审理的,一些过程中的信息,已经开始披露。所以大家知道天元科技和海伦眼镜之间有科研竞赛、甚至有一定的科研方向泄密或误导,都是正常的。
嫌贵的,想自己生产降低成本的,也行,我要梯度收取授权费——年镜片销售额1亿以下的小厂,我要15%的销售收入作为专利授权费。
反应过程很稳定、时间也很精确可控,不存在三相法反应时、物料两两混合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更不存在反应程度、凝固牢度不一致,导致脱模时黏滞拉伤划伤表面的问题。
所以,他也就是此刻酒桌上、临时听那武长清和姓刘的自吹,估计这俩人也算丹阳系前三前五的存在了吧,勉强能挑头。
丹阳镜片一年八千万副销量,卖几百万副每年的,也不算小厂了。毕竟八千万的量是好几十家中型同行、和上百家小厂,一起瓜分的。
海伦的人因为闹掰了今天没来,而博士伦是只做隐形不做框架镜片的,也没来,其他同行跟依视路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总而言之,哪怕是为了不白白交两遍税,顾辙这辈子也不可能去入米国籍——这跟爱国无关,纯粹是基于智商也要这么选。
您这两年在别的圈子崛起的名声,我们也多有耳闻,既然依视路这样的国际巨头都信赖您,我们没道理不信。只是风险毕竟大了,不知顾总要怎么跟大家合作呢?”
具体时间泄密还是误导,不好说,至少是两者之一。
见他说得那么坦诚,那两个出言质疑的丹阳小老板们,也只好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试图为同行们争取一点好处:
“顾总,我是丹阳明月光学的武长清,刘哥是耀光镜片的。我们虽然生意不大,也就每年几百万片,但相信我们也能代表目前丹阳镜片圈子里的主流情况和担忧了。
5%的销售额,肯定是比20%毛利要低的,但操作简便易行,适合早期粗放式管理。
请客地点选在白堤之畔的楼外楼,菜色也只是经典的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醋鱼叫鸡,并不昂贵,但很有外交场合的气息,从菜色上就明示大家这是鸿门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