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一片,是1.6的透光率,度数做到了600度,我们可以做到脱模后完全不再进行补充光学研磨,就直接投入使用。
顾辙又不是下半辈子靠存量财富过活的富二代,也不是‘在米国的公司主要赚米国本国人的钱’,他从没想过打入米国的消费市场。
隐形眼镜马太效应更严重、玩家数量少,所以基本上大公司都在魔都周边。
如果这辈子该挣的钱的大头还没挣完、而且这部分钱大概率不是通过在米国本土的生意赚的、却要加米国国籍,那只能说是被忽悠了。
部署盘点好了后续的公司架构、科研任务分配,顾辙总算能抽出时间来,发帖请国内主要的大牌树脂镜片厂商的老板们,一起来吃个饭。
顾辙根基还浅,商业班底也少,折腾不起复杂的查账,所以他宁可简单一点,直接看销售额,说个比例抽成。这样他只要看税务局那儿的数据就行,查账等于是税务局帮顾辙代劳了。
因为他们会发现,米国人的税务长臂管辖非常霸道,对于米国公民在全球范围内赚的钱,尤其是累进到比较高额度的那批人,都要被征走40%——换言之,如果是一个实业家,公司开在华夏本土这边,工厂赚华人市场的钱,但他本人入了米国籍,那米国的税务局就会对他在华赚到的个人所得再割40%。
威慑力从来都是真枪实弹打出来的。
顾辙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镜,他之前倒是没有对客户做过多的功课,因为太多了,懒得去一家家了解。要了解也是林静静徐嵩他们的活儿,不然顾辙养着这些市场开拓人员干什么。
这都是顾辙用二相法反应弄出来的新聚烯酸酯材料,配合紫外线辐射催化稳定、激光冲击脱模。
所以按照节奏逆推,到本月初的时候,顾辙的对手至少还差后续一到两个阶段的科研没完成。顾辙就算领先一步,也不可能领先这么多吧?
酒过三巡,顾辙拍了拍手,让今天特地传得漂亮礼仪一点的林静静,带着几个礼仪小姐,端了几个如同珠宝盒一样的红绸缎带盒子上来,打开之后,里面放的却只是树脂眼镜片而已。
被请来的客人里,最尊贵的毫无疑问依然是从巴黎赶来的依视路高管、莱法耶特先生。毕竟国内那些镜片厂老板、跟这种国际巨头没法比咖位。
在众人的好奇心中,顾辙亲手从林静静托着的那个盒子里,拿起一片镜片,环绕展示半圈。
企业有时候还会故意虚开票,比如卖的是树脂镜片,却开票开成玻璃镜片,规避涉授权费的项目,总之操作起来很复杂。
移民顾问们吹嘘的“那国籍有好处”,其实仅限于那些养老的、啃老的。换言之你自己不能有“持续性高收入的事业”,你只是在吃老本,那拿米国国籍在税务上有可能是赚的。
年销售额1亿到10亿之间的企业,1亿到10亿之间的这部分,我收取10%作为授权费。超出10亿的部分,上不封顶,我只收5%授权费。
……
顾辙进入这个新的领域后,要接触的客户数量,也就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原本或许只要照顾三五家大客户,现在一下子攀升到了几十家潜在客户。
相关的商业间谍案处理完之前,他就算用‘限制竞争、不肯对外授权’的理由来抗辩,也只会换来我以在审纠纷为由拖延。
后世2020年代初,丹阳镜片年产量大约在每年四五亿副,哪怕是眼下的2004年,还没那么发达,年产量、销量也有一亿副以上,着实是个庞大的产业。
连请客吃饭,都得租一个能放下四张大圆桌的包厢。
即使是提升到1.67透光度、800度左右的近视度数,也只需要一道3000目的精磨即可,而且是均匀精磨,只是为了让镜面更光滑,不用依靠打磨来改变镜片度数。只有散光镜会稍微麻烦一点。
丹阳离方舟市和魔都也都不远,所以消息传得很快,海伦眼镜可能要吃瘪、被顾辙孤立的消息,当地老板们也都知道了。
我也不来查你们的发票开票细节,反正只要是镜片厂,不管你们卖什么,我抽这点比例,应该不过分吧?”
(注:有本事赚米国人的钱、在米国人的土地上赚的,那入不入都一样,都要给米国缴一样多的税。这里强调的是‘从他国还有源源不断赚钱、却来入籍米国’的情况,这是最智障的。)
好在恶心归恶心,米国人也知道高科技是立国之本,对科研企业还有一定的优容,顾辙的公司性质能让他做到“只要不给股东分红、不把钱变成个人的资本利得、留在高科技科研公司内部”,一切就还有得谈。
“这片镜片,跟大家平时看到的可能差不多,但是,它只需要使用到二相聚酯配合紫外催化反应,即可生产成功。
个别之前对他不太了解的丹阳老板,一时间面面相觑。其中有两个胆子大的,还起身追问:“顾总,你的技术已经拿到专利授权了么?
我们不是很了解你和那谁之间的案子,不过算算时间,你们之间的科研竞赛,应该也就是不久前的事儿吧?”
我不是来跟你们谈交易、讨价还价的。授权费的事儿,我也就提一嘴,愿意的就签,我确保6月10日之前调试完成、规模投产,授权期从7月1日开始算,最前面的20天,你们拿了授权的人能生产多少卖多少,就算我白送给你们一点缓冲期。
不愿意签的,我的大门也继续敞开,只是我最近比较忙,要去米国读书了,所以这次不签,今年肯定是拿不到授权了。明年应该问题不大,错过的就等明年7月1日之前吧,我们一年一租或者半年一租,等我有空再说。”
当然,04年的时候,传统的玻璃镜片还未彻底被淘汰,所以丹阳镜片里面还有两三千万的零头是玻璃片子。树脂镜片的产销量约在八千万副以上。
一边轻轻拍了拍手,示意工作人员把包厢里的灯光调暗、开始在背景墙上放投影。
出国之前,他还是打算把这个行业未来的技术基调定一下的。海伦眼镜那边涉及的案子虽然没判下来,但相关的商业间谍立案风声,圈内人还是听到的,至少周边离得近的同行都知道。
当然,跟传统的产品相比,只是形似,材质细微之处肯定是有差异的。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有非常复杂的税务设计,米国人那边的税是非常恶心的。后世很多入了对面国籍或者拿了绿卡的大老板,后来都后悔了。
然后,顾辙就亲自就着投影,简单介绍了几句:
莱法耶特先生去年决策过购买顾辙美瞳新材料专利授权的事儿,当时前前后后给了顾辙1200多万美元。现在看来,新的生意规模起码比原有的更贵一个数量级。
顾辙话音刚落,那些小厂果然多半还要犹豫。
但是依视路的莱法耶特先生倒是挺爽快,直接表示可以接受。
超出10亿人民币的部分、抽5%销售额并不过分。
一众丹阳厂的小老板顿时懵逼了。
这些洋大人居然还价都不还?败家子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