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京中势力
朱天启沉思了片刻开口说道:“若是这么说来,那个逃出关外的‘黄台吉’定然是多尔衮假扮的喽!”
赵率教抱了抱拳,说道:“回皇上,臣也这么认为,当时护卫那个假黄台吉逃离的便是建奴中的正白旗一部,这正白旗的旗主乃是多铎,与那多尔衮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若非如此,多铎何必拼死相救?”
朱天启缓缓点头,随后又问:“那这个多铎呢?也随多尔衮逃出去了吗?”
赵率教回答:“回皇上,这个多铎已经在大安口被我军击毙,建奴的正白旗也几乎被我军全部歼灭,多尔衮带走的不过是一两千残兵败卒罢了!”
朱天启显然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只是逃回去了个多尔衮,比起皇太极来可要容易对付得多,现在的多尔衮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虽然打起仗来十分勇猛,但是论及谋略,还是稍显稚嫩的。
多尔衮领着一千残兵败卒回了辽东之后,还能不能稳住局面,撑住后金的摊子都还未可知呢,更不要说带兵前来复仇了!
现如今皇太极已死,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被俘,建奴的几位主要首脑都回不去了,建奴除了多尔衮连个能说话做主的人都没有了,他们这“大金”国也就相当于是名存实亡了。
朱天启随后又问:“其他几个建奴的首领和旗主有没有找到?”
赵率教施礼回答:“回皇上,末将已经派兵四处搜寻追剿了,也已经在长城各处都加派了人手,相信用不了多久便可将逃窜的建奴部队全部歼灭!”
朱天启微微点头,说道:“务必要找到所有建奴的旗主和贝勒,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赵率教闻言赶忙抱拳:“末将遵命!”
钱谦益想到这里不禁抬手抹了一把脑门儿上的冷汗,决定还是从长计议,现在还是先想办法接近信王朱由检,从跟朱由检拉进关系开始做起,等建立起信任关系之后,再旁敲侧击地提及这些事情吧。
京师。
首先是第一种可能性,皇上战败,但是却安然回来了,这种情况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还算是个不错的结果。
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前线送回来了紧急军报,皇上的营寨被建奴偷袭,形势万分危急!
收到这封军报之后,就在内阁的各位阁臣都在讨论是否应该召集京中兵马前去救驾的时候,钱谦益却动了别的心思,他开始琢磨,是不是现在应该去把此事告知朱由检,然后鼓动朱由检谋反自立,到那时候,自己自然便成了新朝的宰辅之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只隔了几个时辰,便从前线送回来了第二封军报,甚至还有皇上的口谕。
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明军的各路大军在三屯营以南集结。
大同副总兵麻登云率部与大同总兵满桂合并一处,原来的十万兵马如今只剩下了不到八万,死伤近两万;
昌平总兵尤世威所率两万兵马如今只剩下了一万人,死伤近半数;
不过此次去找钱龙锡,倒是也让钱谦益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上次钱龙锡告诉他的,皇上病危之时,曾经有意让信王朱由检继任皇位之事,这件事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怀揣着这样的心思,钱谦益开始与朱由检频繁地往来。
但要是来硬的,可就更是白给了!
……
当然,还有第二种可能性,皇上战败被俘,这种结果对他们来说不算好,但是也还能接受。
然而内阁之中,除了首辅徐光启之外,朱天启一概都是不信任的,所以他在走之前给朱由检和张国纪二人赋予了很大的兵权,除了保证皇后张嫣和太子朱慈燚的安全之外,也是为了制约内阁。
所以,他们就不得不提前开口考虑接下来的事情了。
孙元化所率五千新军,共计折损不足千人,仍余四千有余!
各部合计仍有兵马十六万有余,完全可以对周边区域进行地毯式搜剿,逃窜的建奴都是小股部队,与流匪无异,还是很好对付的。
钱谦益认为,经由此事之后,信王朱由检心里不可能对皇位没有一点儿想法,如今皇上虽然有了太子,但是太子诞生不久,还是婴孩儿,事情还是存在很多变数的,如今皇上又已经离京,对于信王来说,这难道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可话虽如此,但是想要去游说信王朱由检又何尝是一件易事?别忘了,现在的朱由检可不光是大明的信王,还是锦衣卫指挥使,可以理解为皇上手下的特务头子!
那么,自己要去劝特务头子谋反,这算不算自首呢?
确定了除了多尔衮之外,再没有任何一支建奴的部队逃脱之后,朱天启这才放心,当即下令,班师回朝!
若是这能成为顾命大臣那自然是个最好的结果了,可钱谦益却不认为到了那时候朱由检和张国纪二人可以乖乖配合。
钱谦益哪肯就此罢休,心中反倒还暗暗埋怨起钱龙锡目光短浅,不懂得未雨绸缪起来。
朱天启御驾亲征之后,这大明京师里当家做主的人便换成了内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