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班师回朝
但若是皇上直接参与了战争,则情况又有不同,不论是参与了指挥作战,还是曾经亲临前线,在战争胜利之后,皇上都将是此战大胜的“首功”,以此便可彰显皇上的军事天赋和英明神武。
既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又提升了对军队的影响力,加强了对军队的把控,皇权便会更加强大,内阁(相权)便会被压制和削弱。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更糟”,整场战争都是皇上亲自指挥的,而且皇上还亲自上了前线,不是做做样子,走个过场,而是亲自带着明军跟建奴浴血拼杀,皇上还在战斗中亲自阵斩了敌将!
这是什么概念?
答案就是,钱谦益他们对这样的结果压根儿就没有概念,这在他们看来完全是超出了他们认知之外的事情,是天方夜谭!
在他们的认知里,皇上就是个读书不精,文化有限的木匠,虽然后来皇上在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就突然“励精图治”了起来,不光把木匠活儿放下了,不再玩物丧志了,而且还勤于政事,办成了不少大事。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认为皇上这个连一天兵书都没看过,也从未上过战场的年轻皇帝,能够带兵打仗,还能上阵杀敌!
难不成皇上是个万中无一的军事天才不成?
难道皇上是兵仙附体,军神再世?
他们想不通,他们也无法理解,可是他们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就要过到头儿了。
……
十日之后,朱天启率领大军班师回朝,朝中文武百官都到城门之外迎候,因为明军此战乃是大胜而归,故而整个京师之中都是一片喜气,宛若春节一般热闹!
朱天启没有乘坐轿子,而是身穿盔甲,骑着御马缓缓走到了城门之前,他身后的两侧,分别是赵率教、满桂、祖大寿、麻登云、侯世禄和尤世威六位总兵,周围是锦衣卫构成的仪仗队。
大军在城门前止步,以内阁为首的文武百官的队伍在城门前列队,徐光启带领着内阁迎上前来,高呼:“皇上英明神武,神威盖世,臣等恭迎皇上得胜还朝!”
喊罢此话,便要带领百官行叩拜之礼。
朱天启听了这话,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但却没有表态,徐光启所言恐怕是很多主战派和痛恨建奴的官员和军民们的心声,在他们看来,此三人简直是罪大恶极,自然是要杀之而后快了!
但是有了皇上这一句“见君不跪”,那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得到了与文官同等的待遇,而且他们以后连皇上都不用跪了,还有谁敢让他们跪拜,敢接受他们的跪拜?
否则的话,即便皇上封他们做了太子少保,赏了他们尚方宝剑,他们也依然是低人一等的!
经由此战,朱天启在明军的将士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跟着皇上,能打胜仗,有肉吃!”
等到朱天启穿过了城门,进城之后,百官才都站起了身来,大军从他们的身前经过,烟尘滚滚,把他们都整的灰头土脸的,此时一个个都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因为他们平日里都是瞧不起武将的,哪怕是一品武官进了京城,那也是得装孙子的,见了比自己品级低的文官都得陪着笑脸主动行礼,恭恭敬敬的。
然而令朱天启没想到的是,徐光启话音刚落,本来还在保持沉默的钱谦益,竟然突然站起身来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一听这话,六位阁臣又都不禁有些惊疑不定地抬头看向了朱天启,不知道他突然话锋一转,说出来的这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而这一次召集内阁前来议事,朱天启也明显的发现,钱谦益和钱龙锡他们对自己恭敬的多了。
朱天启直接骑马进入了紫禁城,行至皇极门外才下了马,坐上了龙辇,回了乾清宫里换衣服去了。
朱天启此话一出,钱谦益自是无言以对,而且即便他还有反对意见,怕是也不敢说出口来的,其他几位阁臣自然也都不敢再多说其他。
徐光启见没人开口答话,便率先起身向朱天启拱了拱手,说道:“皇上,臣认为,此几人留之无用,不如直接将其枭首示众,以慰那些被建奴残害之辽东军民的在天之灵,也可安我大明军民之心,解我大明军民心头之恨!”
现在论功行赏的事情办完了,各路兵马也都打发走了,接下来也该商议一下对几个战俘的处置办法了!
此话一出,顿时惹得徐光启和来宗道忍俊不禁,钱谦益则瞬间脸色通红,一脸尴尬,显得有些恼羞成怒,“周阁老你这话何意?我也是为了朝廷考虑嘛!”
除了对几位武将进行了封赏之外,朱天启另外从内帑里拿出了一百万两白银,用来犒赏所有参与此次战争的将士们,慷慨程度可谓有明以来前所未有的。
钱谦益这话光听前半段儿倒还像点儿人话,可后面这话可就有点儿难以入耳了,朱天启顿时都要被他这话给气笑了。
我们不需要,对于黄台吉的尸体,理应按照处置谋逆之徒的方式,将其枭首示众,这几个建奴战俘也是一样,都应该按照谋逆罪论处!”
“臣认为不可!如今虽然我军大胜,击败了建奴的主力部队,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的建奴势力庞大,手下部属众多,其实力仍然是不可小觑的。
当然,真正吃到肉的虽然只有营寨里的那些御林军和锦衣卫们,但是像尤世威和侯世禄的部队,当时也是驻扎在朱天启的营寨旁边的,还是随风闻到了些泡面和自热锅的香味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