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改革科举
解决完了漕运和海运的事情,朱天启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打算把后面的计划稍微往前提上一提,于是,他让王元宝把徐光启给找了过来。
朱天启接下来想要跟徐光启商议的是关于科举改革的事宜,而他之所以现在就要改革科举,可以说是跟钱谦益之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钱谦益一事让朱天启更进一步地深刻认识到,朝中官员结党的莫大隐患,而促使官员结党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科举”。
古代的读书人大多“尊师重道”,科举高中之后更是会把考官作为恩师,这也是由来已久的惯例,而正是因此,师生之谊,同年之交,才最容易形成小团体。
而如今的情况则更甚一筹,朝廷的科举被文官集体把持,早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他们只肯录取自己人,并以此来增强自身党派的势力。
钱谦益之事便是一个例子,钱谦益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名望和地位,敢对朱由检说出,只要他向朱由检效忠,百官都会景从的话来,还不是因为下面的官员大多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所以很多时候,钱谦益说话甚至比自己这个皇帝都好使!
因此,朱天启认为,改革科举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改革了科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朝中官员结党的问题。
朱天启对于徐光启倒是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儿,直言说道:“徐爱卿,今日朕把你叫过来,是打算与你一同商议一下科举改革之事,如今朝廷的科举弊病丛生,哪里还是在帮朝廷选才取士,完全就是在帮朝中那些人抬举同党,这样的科举,若是不改,还不如不要!”
徐光启虽然十分赞同朱天启的观点,但是对于朱天启说要改革科举还是感觉有些惊讶的,他对朱天启施了一礼,说道:“科举之事,意义重大,是绝对不可能将其取缔的,但若想要改革,怕也不是一件易事!”
朱天启点了点头,说道:“对啊,若是取消了科举,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便是不公,故而只能是力行改革,便是再难,也得改!
赋税改革万难,朕改了!建奴号称天下无敌,朕剿啦!漕运积弊多年,朕也整治啦!现在到了科举上,朕也是要把他办成的!”
徐光启望着眼前雄姿英发的年轻皇帝,已经不由自主地被朱天启这一番豪言壮语所感染,而且他本来就是从不质疑皇上的能力的,诚如皇上所说,这世间纵有万难之事,那件事皇上提出来之后没有把它办成?
朝廷的科举是由礼部负责的,而如今担任礼部尚书的刘鸿训是东林党人,让他配合自己搞科举改革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天启索性对六部尚书进行了大洗牌。
朱天启的科举改革方案已经做得十分精细了,所以只要徐光启把各科目的课本教材整理好之后,便可以直接推行下去了。
徐光启听得半懂不懂,但是大体意思还是听明白了,而且皇上所说的这些也确实很有道理,他也十分赞同。
也就是说,通过了前面基础的三轮科举,虽然可以获得举人身份,理论上是可以做官的,但实际上能够等到职位,或者获得较为合适的官职的机会是很渺茫的,所以对于举人们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进入国立大学进修。
不过在推行之前,还要先得把科举改革之路上的阻碍都给清除掉。
在大学学习进修是可以得到国家供养的,当然,这个供养不是终身的,而是只有五年,五年期满之前,举人们要么报名参加国考,通过国考成为进士,入朝做官,要么通过学校的考核,得以留校教学或做学问,否则便只能去自谋生路了。
朱天启听了徐光启的话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个徐光启还挺会说话,这话说的真是够委婉的。
然而钱龙锡和刘鸿训带着他们拟好的名单来参加内阁会议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本该在陕西布政使司的孙元化竟然不知为何会出现在了皇极殿内!
而且朱天启也参照原有科举制度对新的科举进行了分级,分为县考、府考和省考三级。
钱谦益的离去,对于东林党的打击可是很大的,因而面对这个摆在眼前的机会,他们自然不肯放过,马上便从东林党里又选出来了几个合适的人选,然后打算力荐他们出任刑部尚书,入阁参政。
县考只考《国学》和《数学》两科,对标小学水平,通过考试者可为童生;
接下来的府考则需要再加上《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四门课程了,对标初中水平,通过者可为秀才;
最后便是省考,对标高中水平,通过者可为举人。
那四书五经,圣人之言虽然好,但是却无法敌得过泰西人的坚船利炮,所以在传承圣人之言的同时,我大明必须也要发展实学!
而想要发展实学,最好的办法便是改革科举,科举考什么,便决定了读书人们会去钻研什么,比如唐宋之时,科举重诗文,故而唐诗宋词辉煌瑰丽,出了不少才子,而如今我大明的八股文却只重经义,这也就导致我大明的读书人就只会引经据典,之乎者也了!”
而就在此时,朱天启缓缓开口帮他解开了疑问:“朕封孙爱卿出任工部尚书一职,自然不是要抢来爱卿你的差事,朕只是正好想要给各位爱卿调调岗位,毕竟当时给你们安排职务的时候还是有些太过草率,未必符合你们的个人意愿,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家的擅长之处。
“你说的很对,就是因为我大明的读书人一直抱着四书五经死记硬背,整日里都在研究那已经被写烂了的八股文,所以我大明的科技才难以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科举各级考试都一律是每年举办一次,试卷一律由朝廷负责出题,由锦衣卫负责押送到全国各省府州县的考点,开考之前任何人不得开封试题。
但是关于“国考”和“校考”的事宜现在讨论还为时尚早,所以朱天启并没有将其设定成为科举分级中的一项,现在的重点还是先有人能够考入大学来再说后面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