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虽然心中有答案,但是对于皇上,有些话还是不好直说的,因而他犹豫片刻,才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泰西人更加重视实用之学,而我大明更加重视圣人之学吧!”
然后皇上还不等他们从惊讶中回过神来,便让王元宝宣读了圣旨,细数了孙元化建设西北军工基地,为明军铸造火器军械的功劳,以及在剿灭建奴一战中的突出表现,将孙元化封为了工部尚书,加封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
徐光启当即也不废话,直接对朱天启施礼道:“皇上需要臣做些什么,但请吩咐,臣定当尽心竭力,为陛下效命!”
朱天启接下来便把自己改革科举的计划书拿给了徐光启,同时也向徐光启做了一个较为通俗的解说:“朕打算以后把科举分为多个科目进行考试,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加上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
不过钱龙锡和刘鸿训二人虽然对于孙元化突然被封为工部尚书,并成为内阁一员感到十分惊讶,但是在听完这封圣旨之后,却也松了口气。
朱天启以钱谦益被罢官,刑部尚书空额为由,召集内阁,让他们推举一位新的刑部尚书,同时也填补上内阁里的空额。
而且除了《外语》外,另外三科与现在科举所考内容也都有一定重合,可以与现有的经史子集合并成《国学》一科。
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科目中,一些这个时代用不上,或者太过先进超前的知识内容也都进行了删减,整体难度水平都降低了不少。
成为举人之后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同时也具备了进入国立大学进修学习的资格。
没错,朱天启在改革科举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改革教育,而要改革教育,肯定是要建设高校大学的,若是没有高校对这些脱颖而出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给他们提供科研和进修的环境,最终也是无法培养出有用之才的,大明的科技也很难得到长足发展。
考试题目也要以客观题为主,所谓客观题既是与做文章这种主观题相对,每道题目都有标准答案,可以对考生作答正确与否做出明确判断的题目,不像现在的八股文,文章好坏全凭考官的主观意志和喜好,这本身也是一种不公平!
朱天启没有直接回答徐光启,反倒是反问了徐光启一句:“徐爱卿,你来说说,为何泰西人之学识、技术要领先于我大明许多呢?”
试想一下,每次考试的前三甲所做文章几乎不会存在特别大的差距,而他们的排名则取决于谁的文章更受考官和朕的喜爱,那若是考官和朕的文采都不如他们,又怎么能判别出他们谁的文章更好呢?”
朱天启听了这话不由微微一笑,说道:“此事爱卿不必担心,朕自有打算,这资料朕是有现成的,只不过可能还需要爱卿你去遴选整理一番才行!
而且你也不必担心我大明的读书人们学不会这些知识,我大明的读书人不比泰西人笨,只要科举考的,他们就肯定能学会!”
可是钱龙锡却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儿了,这孙元化被封为了工部尚书,那来宗道怎么办?难道工部要有两个尚书掌管不成?
毕竟这孙元化是被封为了工部尚书,又不是刑部尚书,并没有顶上刑部尚书的空额,不影响他们稍后推举东林党的人来出任刑部尚书,以及入阁之事。
只是听到这里,他也有一个问题提出来:“皇上,若是说这文章之事,考官都难以辨别优劣,那这数学、物理和化学恐怕就更没有几人通晓了,别说读书人们无法学习这些知识,就是出题和判题的考官恐怕都找不出来吧!”
这些书是朱天启从氪命商店里买来的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全部课本,当然,像《语文》、《外语》、《历史》和《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制》)这类的科目就没有了,毕竟这些书中的内容拿到大明来也不适用。
徐光启听了这话,便也就放下心来,其实他也想到了皇上早有准备,毕竟皇上哪次打过没准备的仗?
朱天启随后便又搬出一摞书来递给了徐光启,告诉他:“刚刚朕给你的那本改革方案里写有一个大纲,你根据那个大纲在这些书中圈定出对应的内容来便可,然后让手下的人帮你把这些内容整编到一起便可!”
朱天启点了点头,说到了正题上:“朕既然是打算要改革科举,那么自然不能小改,而是要大改,不光是制度上,还要从考试内容上进行整体改革!”
如今这也有小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朕也对各位爱卿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还是要根据各位爱卿的长处,让你们到各自擅长的职位上去,才能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朱天启的一番话真是让徐光启耳目一新,忍不住开口赞叹:“皇上高见,令臣钦佩!”
“皇上说要改考试内容是指……”徐光启有些惊疑不定地问。
不过因为现在还没有通过县考者,故而在推行新科举之初的时候,全国暂时都只举办县考。
朱天启随即便又让王元宝宣读了一份新的任命诏书,来宗道被封为了刑部尚书,刘鸿训被封为了户部尚书,徐光启被封为了礼部尚书,周道登和钱龙锡二人职位不变。
至此,钱龙锡和刘鸿训二人才真叫是傻眼了!
说好的推举新人呢?说好的共同商议呢?这不是都已经内定好了吗?
可是即便如此,钱龙锡和刘鸿训也不敢表现出丝毫的不满来,皇上自剿灭了建奴之后便越发不把内阁放在眼里了,更何况如今钱谦益已经被罢官,内阁里只剩下他们两个席位,连半数都占不上了,就更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了。
所以,即便皇上丝毫“不讲武德”,他们也只能低头认栽,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