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灭国之危
徐光启对他一抬手,“你先起来吧,先跟本官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金尚宪这才从地上爬起来,心中暗暗松了口气,既然徐光启肯听自己说,那此事便还有希望。
“一个月前,金国大王子……额,不,是建奴的二贝勒阿敏,他派人给大王送来了一封密信,竟然要求我朝鲜将平壤及以北之国土割让给他,还要我朝鲜遣使奉送国书,劝请其进王号,以为朝鲜北王,与我王共治朝鲜啊……”
说到这里,金尚宪依然悲愤至极,竟然握拳痛哭了起来。“那建奴二贝勒阿敏狼子野心,之前丁卯胡乱之时,他便曾执意要进军汉城,在书信之中屡表要称王于朝鲜之意,如今那奴酋黄台吉已死,他更是毫无顾忌,这一次恐怕是无人能够阻拦他了!”
徐光启顿时紧皱起了眉头,原来是阿敏秘密遣使以威胁朝鲜啊,怪不得辽东方面没有传来建奴要攻伐朝鲜的消息呢!
虽然大明与朝鲜已然断绝宗藩关系,朝鲜之事,事不关己,但唇亡齿寒,若是任由阿敏攻占朝鲜国土,将势力做大,以后也会威胁辽东的安全,增加大明收复辽东的难度。
故而,徐光启认为,此事还是要慎重对待的,应当上奏给皇上知晓,然后由皇上亲自决断!
徐光启随即说道:“你且先回去等候吧,此事本官会好好考虑一下的!”
金尚宪听闻此话,哪肯就此离去,因为他太了解大明的官员们了,自己这一走,此事可就再无下文了!
金尚宪当即跪下苦苦哀求:“徐大人,外臣恳请大人怜悯我朝鲜数百万生民之存亡,大发慈悲,救救属国吧,建奴之残虐非同小可,一旦入寇我朝鲜,必将生灵涂炭啊!”
徐光启有些无奈地苦笑一声,“我说金尚宪,你也是做官的,难道不知道做官的苦衷?你让本官救你朝鲜,本官不过区区一个礼部尚书,便是本官想要帮你,也是爱莫能助啊!
徐光启回去之后也马上派人把皇上肯接见金尚宪的消息告诉了他,金尚宪闻讯更是喜出望外,当即便换上正装,随徐光启提前赶到万岁山下等候了。
见到朱天启只好,徐光启先是把关于科举方面的奏疏递了上去,随后才犹豫了片刻,开口说道:“皇上,臣还有一事想要上奏。”
朱天启一听这话,就瞬间全都明白了,因为他之前为了对付建奴,是下过不少功夫去查阅关于建奴的各个贝勒的资料的,这个阿敏在朝鲜方面是有前科的,之前丁卯之役的时候,他奉皇太极之命去攻打朝鲜,当时就想在朝鲜自立为王,如今看来是贼心不死啊!
朱天启这下可就不乐意了,他把阿敏放回去,那是想要让他跟多尔衮和莽古尔泰一起“演三国”的,结果这阿敏竟然不务正业,打起了朝鲜的主意,这哪能成啊?
若是真让阿敏占据了朝鲜,让他把势力做大了,不就等于又冒出来一个“皇太极”?不仅无法削弱建奴的势力,反倒还养虎为患了!
朱天启当即便已经决定,既然阿敏没能起到自己预期的作用,那就必须趁现在将其除掉,绝对不能让他把势力做大。
可也恰恰是因为他知道这些,所以他更是感觉自己等不起了,如今距离阿敏送来密信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若是自己再在这里等待大明朝廷商议出一个结果来,说不定那时候朝鲜已经不姓李了!
金尚宪当即叩首道:“外臣斗胆,请徐大人上奏大明皇帝,允外臣觐见朝拜!”
当天下午,朱天启换上一身红色的曳撒,轻装简行,在太监和锦衣卫们的拥护下,出宫往万岁山去了。
金尚宪赶忙上前施礼:“外臣在!”
朱天启听了这话却是说道:“想要觐见朝拜,他自然是没有资格的,如今朝鲜已经不是我大明藩属,且他又是偷渡而来,别说觐见朝拜了,我大明不把他驱逐出境便是对他网开一面了。
为了防止自己接见金尚宪的事情走漏出去,惹出麻烦来,朱天启只留下了王元宝在一旁伺候,其他的随从都站在了远处。
而且即便朝鲜与建奴立下盟约,结为兄弟,但是我朝鲜与那建奴也仅仅只是‘兄弟’,与大明却是‘父子’啊!
朱天启稍微思索了片刻,便对徐光启说道:“其实,若是私下见他一面也无不可,朕倒是想要向他了解一下现在建奴以及朝鲜方面的情况。”
朱天启听了这话可就更加疑惑了,但还是点头示意徐光启说下去。
徐光启和金尚宪赶忙跟了过去。
徐光启随即又说:“这个金尚宪还说,希望皇上能够允许他觐见朝拜,因为此举太过无礼,臣已经将其驳斥了!”
对此,金尚宪是自知理亏的,毕竟他们朝鲜背叛大明,与建奴结盟之事确实是亏着心呢,现在他腆着脸来大明求援,会被大明问罪此事,那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可是经由上次他被徐光启以此事问得无言以对之后,这几日也在仔细考虑此事,毕竟若是他无法就此事给予大明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恐怕求援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朱天启听了徐光启的话之后,还真是感觉有些惊讶,只不过他同样也有些疑惑:“朝鲜的灭国之危?他们怎么又要灭国了?那建奴不是已经被我大明给打垮了吗,倭寇这几年不是也消停了不少,他们还能怎么灭国,难不成是他们自己人又打起来了?”
徐光启就知道皇上也得跟自己一样的反应,当即解释道:“是建奴的二贝勒阿敏,据金尚宪说,一个月前,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阿敏的密信,阿敏在信中威胁他们割让平壤以北的国土,还要劝请阿敏称王,与朝鲜王共治朝鲜!”
金尚宪身为朝鲜重臣,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程序,因为朝鲜虽然小,但五脏俱全,朝廷的体制更是几乎完全效仿的大明,走起流程来有时候比大明还繁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