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南北夹击
萩之城里的倭国人除了被叛军杀害和掳走的,也大多都从后门逃走了,从前门逃出来的不过寥寥数百人。
明军把这几百个倭国人驱赶到了一处山谷里之后,便派人守住了谷口,将这处山谷作为临时的战俘营。
随后,一边等候萩之城的大火熄灭,明军也一边开始对那三万降卒战俘开始了甄别分流,先是从中挑选出愿意投降为明军效力的,然后是把那些躲在其中冒充士兵的将领们给揪出来,把不愿意投降的倭军将领给处决掉。
随后便把剩下的这些降卒都给赶入了山谷内的战俘营里,等候朝廷往西伯利亚运送劳力的大船前来接应。
萩之城覆灭之后,藩主毛利秀元便逃去了周防藩的山口城,长门藩和周防藩同属于长州藩,都是毛利家的地盘儿,如今长门藩落入明军之手,毛利秀元也只能逃往周防藩了。
占领了长门藩之后,便断绝了本州岛和九州岛的陆路交通,倭国军队想要去九州岛便只能再走海路了。
虽然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的海路很近,但是想要运输大量兵力渡海,所需船只还是很多的,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因此,现在明军可以安心回过头来消化整个九州岛了,如今的九州岛上还有筑后藩、丰后藩、肥后藩、日向藩、萨摩藩和大隅藩六个令制国没有被明军打下来,现在也是时候回去收拾他们了。
明军在长门藩的萩之城与倭国大军决战,对于后方已经攻占的区域,也是需要派兵留守的,毕竟九州岛上还有六个令制国没有被明军击败,他们很可能趁机偷袭明军的后方。
不过李邦华所担忧的这个问题,朱天启早就提前想到了,并且也暗中派人去给大隅列岛上的毛文龙下令,让他渡海前去攻打大隅藩、萨摩藩和日向藩,如此一来,这六个令制国则要防备来自南方大隅列岛上的毛文龙,而不敢再派兵离开本藩,去攻打明军后方去了。
占领丰后藩之后,明军便已经控制了整个九州岛的北半部分,与在南半部分活动的毛文龙部,即将就要碰头了。
所以即便毛文龙的部队与倭军交战做不到向明军那样可以几乎没有伤亡便可将倭军击溃,却也可以将伤亡控制在很小的程度,打得倭军毫无还手之力。
肥后藩则相对要大一些,保护天草群岛,共有十几个郡,但是也只有熊本和人吉两座城池,另有高濑和宇土两座阵屋,明军还是稍微费了一些功夫才将肥后藩完全占领的。
正是因为明军的这些宣传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倭国人几乎是没有人敌视明军的,反倒都在怨恨着德川幕府,甚至于一些倍受德川幕府和藩主大名压迫的倭国百姓,对于前来的明军反倒是夹道欢迎。
也是为了表现自己,吴三桂这一路上都是急行军,倭国各地本就兵力空虚,明军来势凶猛,倭国人根本连组织兵马抵抗的机会都没有,故而明军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短短半个月时间,便打到了武藏藩东侧的下总藩,与江户城之间只隔着一个葛饰郡了。
随着明军占领的地盘儿越来越大,占领区内的倭国人也越来越多,虽然明军有着明确的《占领区处置方案》,每到一处都对当地倭国人进行集中处置。
幕府中的大臣们虽然为了向将军德川家光表示忠心,表面上都依然稳坐江户城中,但实际上已经按照安排好了搬家的事宜,只等明军杀到之时,便迅速出逃。
而就在此时,德川家光率领着十万战败之军终于慌忙赶回了江户,见到江户城依然完好之后,德川家光顿时深深地松了口气。
但是毛文龙的部队毕竟参与过收复辽东的战斗,还是获得了一批朝廷拨发的新式装备的,只不过不像李邦华的水师那样,可以达到人手一枪或两人一炮的程度。
只不过朱天启与毛文龙之间的联系自然是不能让李邦华知道的,因此朱天启只是告诉李邦华,不必担忧后方的问题,尽管集结兵力与倭军在萩之城大战便可,倭国南面有个毛文龙,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九州岛南半部的倭国百姓便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遭受到了毛文龙部的入侵之后,简直如同身处人间地狱,故而在他们眼中,九州岛北半部的明军占领区简直就是天堂,所以这些倭国百姓纷纷开始往北边逃去,并且还主动去找明军投降。
而毛文龙撤离九州岛的消息,还是从那些自九州岛南半部逃难而来的倭国百姓口中得知的。
毛文龙毕竟是个穷凶极恶的大海盗,做起事来可就不像明军那样有底线了,一旦击败了倭军,占领了倭国人的地盘儿,便是烧杀抢掠,一片狼藉,所过之处,残骸遍野。
他们四人之前在对于大明的态度上便是坚定的主战派,如今依然是主战不主逃,倒也算是执著。
但是此时的江户城却已经被恐惧的气息所笼罩,东方那五万明军宛若五万只恶鬼一般盯着江户城,随时可以将江户城踏成平地。
吴三桂正是年轻气盛,想要建功立业的时候,高高兴兴地从舅舅那里领了五万辽军,便从苦兀岛出发了。
此时的倭国北部,明军从虾夷岛南下,直攻陆奥藩,随后从本州岛东侧沿岸,一路下陆中藩、陆前藩、磐城藩、常陆藩,直扑武藏藩的江户城而来。
松平信纲和崛田正盛的意见是统一的,必须放弃江户,马上转移到京都去。
江户的百姓们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西逃了,城中的达官显贵们在得知明军从虾夷岛南下的消息之后,也都开始往外地转移财产,举家搬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