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2章 修铁路  大明:长生天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42章 修铁路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朱天启对于满桂的忠心还是认可的,可满桂年龄已经不小了,不可能一直留在西伯利亚,那边的统帅迟早是要换人的,到时候新派去的统帅朱天启可不敢保证他能也如同满桂这般忠心。

再者说,哪怕不是发生叛乱,就是出点儿其他的问题,那边的消息传不回来,这边的消息传不进去,里面的东西运不出来,这边的物资送不进去,这都是麻烦事儿。

西伯利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没有办法通过水路和海运解决,只能想办法彻底解决陆路交通的问题,朱天启索性一拍桌子,决定,修铁路!

要修铁路,在技术方面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如今大明的机械厂已经具备制造蒸汽机的能力,想要制造出蒸汽机车来也不是什么大难题,更何况朱天启还能提供现成的技术支持和图纸。

唯一的麻烦还是在铺设铁路上,从京师到西伯利亚,足有五千余里,所需的钢铁数量自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以现在大明的钢铁产量是远远难以供应的,所以想要修铁路,首先就要解决钢铁产量的问题。

因此,朱天启决定,要扩大对煤矿和铁矿的开采量,增设冶铁厂,大炼钢铁,他手里有整个大明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图,倒是省去了不少勘测的麻烦,接下来就要就近寻找合适的地方,大力开采煤铁矿,冶铁炼钢。

通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之后,朱天启选定了几处地方,首先是京师附近,东边的开平到迁安一带,也就是后世的唐山市,这里既有铁矿又有煤矿,是块发展钢铁工业的宝地,钢铁产量的潜力是极大的。

然后就是南边的大名府,这里也是既有铁矿也有煤矿,后世也发展出了邯钢这样的超级钢铁冶炼基地。

最后就是西边的大同府了,虽然大同府这边的铁矿产量不多,但是煤矿多啊,可以以开采煤矿为主,开采铁矿为辅,还可以从周边的铁矿供应铁矿石,发展钢铁厂也问题不大。

此事定下来之后,朱天启便把具体的方案和生产资料交给了孙元化,并通过电影短片来让孙元化了解了什么是铁路交通运输,孙元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也更能理解事物的本质。

其实此事孙元化早就跟徐光启提起过了,徐光启对此也是很感兴趣的,只不过他认为自己年老体虚,怕是没有精力去搞机械和工业方面的研究了,但是却鼓励孙元化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此事,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见到大明的蒸汽机车开往西伯利亚。

等到两头儿的铁路对接上之后,从大同府到西伯利亚的铁路运输也就正式接通了。

趁着这个热乎劲儿,朱天启也就顺口说道:“农业,是我大明的根本,发展农业那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你们能够选择攻读农业,足见你们怀揣一颗报国之心!

但是朕还要告诉你们,农业同时也是最苦最累的一个行业,你们既然选择了它,就要肯吃苦,肯受累,肯于奉献自己,深耕于此,方可拯救万民,流芳百世!”

随后,朱天启又在徐光启的陪同下在学校的其他地方转了转,尤其是看了看研究工业相关学科的学生们,他们很多人都去大明机械厂里参观实习过,回来之后便会根据机械厂里的实物,仿造小型机械设备。

听到此话,不论是徐光启还是这些学生们,都是心头一暖,感动非凡,皇上如此重视大家的学习,竟然为了不打扰校长为大家讲课,亲自在门外等候,这是何等的贤明啊!

朱天启说道:“满将军,你此次回西伯利亚之后,便可聚集军队,直接攻打罗斯国的都城莫斯科,你放心,罗斯国虽然现在还有聚集十几万兵力的实力,但是罗斯国国内即将发生很大的变故,他们再也不可能凑出之前那样一支兵力达到十万以上的大军来抵御我大明的天师了!”

然后再从大同府出发,按照当年满桂北征的路线一路向北铺设铁路,因为这条路已经被明军事先蹚平了,而且沿途也有明军的据点卫所,可以保护铁路不受破坏,以及铁路运输的安全。

除此之外,朱天启还跟满桂谈到了关于对罗斯国的下一步计划。

但是唯独在农学方面,徐光启是有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因此他在从首辅之位退下来之后,便下定决心要在顺天府大学里发挥余热,为大明多多培养一些农学方面的人才出来。

徐光启也是十分赞同对土豆、番薯这一类作物的培育和种植,并带朱天启参观了他和学生们一起种植的番薯实验田,可以看得出,徐光启和学生们都很尽心,田地被照料的非常好。

朱天启着重跟徐光启探讨了关于培育土豆和发展土豆种植的相关事宜,倒不是朱天启打算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土豆种植,国内的环境如果可以保证小麦、玉米和大米、小米等五谷杂粮的种植,那么就不必大规模改变作物类型。

至于西伯利亚方面,也自然不能闲着,朱天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贝加尔湖的西侧不远处便又一处大型煤矿,然后再往正西方向五百里左右就有一处大型铁矿,虽然这两处煤铁矿相距较远,在建设初期定然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等两个矿区直接通上铁路了,情况就能得到有效改善。

而后,满桂便赶回了西伯利亚去了,毕竟这路上的事情不好说,但凡遇上坏天气,就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日子,所以还是要干燥不赶晚,以免耽误了战机。

按照朱天启的计划,首先要把这三块地方建设成钢铁工业区,然后等正是投产之后,便开始铺设铁路,把这三地以京师为中心用铁路连接起来,如此一来,三地之间的资源运输便更加便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