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2章 修铁路  大明:长生天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随后,朱天启便从氪命商店里买了上百种种子和秧苗,包括各种粮食、蔬菜和水果,想要在段时间内提高田地的产量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不如先想办法增加作物的多样性,有了替代性粮食和蔬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危机。

朱天启感觉自己也是时候多关注一下大学里的情况了,这些大学生才是大明的未来,如今自己已经扫清了外部的障碍,应该多把心思化作培育人才,发展科技上来了。

如今的大学里因为有了徐光启的到来,突然掀起了一场“农学热”,大家都知道徐光启在农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所以纷纷前来向其请教,而徐光启也很耐心地教授学生们农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生们学习农学的热情也因此变得空前高涨起来。

泰西人在海战方面确实有一手,但是要比陆军,还是在明军火器装备具备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绑在一块儿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徐光启和学生们赶忙出来拜见,朱天启则笑着摆手:“免礼,免礼,都不必多礼,朕还说等你们讲完了再进去呢,没成想还是惊扰了你们学习!”

徐光启记下朱天启的吩咐,表示一定多多鼓励学生们投身工科相关专业的学习,将来好为大明工业发展做贡献,而且徐光启也对今年的省考很有信心,他相信今年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生能够入学。

这可是个大工程,需要投资的人力物力也是不可计数的,西伯利亚方面倒是有充足的劳动力,而大明本土这边则劳动力比较缺乏了,为了不影响本土正常的生产生活,还是得从西伯利亚那边调拨足够多的劳动力过来。

真正需要开发的地方是漠北、东北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方土地贫瘠、气候寒冷,除了土豆和大白菜估计能够种活的作物种类不多,而土豆则是其中一中产量较高,且可以作为主粮的作物,如今倭国人都已到位,怎么能让他们没有土豆种呢?

朱天启找到徐光启的时候,徐光启还正在为十几个学生讲解关于水稻育种的知识,朱天启没有进去打断他们,而是在门外的树荫下安静地等候,直到一个问完问题的学生先行从屋内告辞出来,看见了朱天启,他向朱天启惊慌叩拜的声音,才让徐光启和屋内的学生们知道皇上就在门外。

大明的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也日益繁荣富强了起来,但是粮食问题始终是困扰大明帝国发展的一个大难题,大明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也人口众多,粮食产量提不上去,便无法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饥荒将仍然是悬在大明百姓头顶的一把利刃。

满桂虽然还搞不清楚这个铁路运输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但是他还是能听得明白,皇上要修一条贯通大明到西伯利亚的大路,以后从西伯利亚回大明就方便的多了,要运送东西也方便得多。

满桂听闻此话顿时有些好奇地皱起了眉头来,不过满桂也没敢追问皇上,罗斯国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故,既然皇上没说,那必定是“天机不可泄露”,所以他也不便多问,只是马上抱拳施礼道:“臣谨遵圣命!”

这些学生听完了朱天启的一番谆谆教诲,一个个也都热血沸腾,心中攻读农学,在农业方面深耕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了。

晚上的时候,朱天启留在顺天府大学陪着徐光启一同吃了晚饭,王元宝本来听说皇上要在顺天府大学里用膳,还打算去宫里把尚膳监的御厨都给叫过来呢,结果朱天启却说就随便让顺天府大学的食堂准备几样家常菜便可。

徐光启虽然号称“大明科学家”,精通数学、天文、农学、火器、水利等多种学科,但是因为新科举对各个学科知识的普及,徐光启的那些数学、天文、物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也就显得不是那么深厚了,甚至通过对新科举教材的学习,徐光启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朱天启告诉徐光启,大明接下来要修建一条上万里的铁路,还要制造大量的蒸汽机车,所以急需一批矿业、冶炼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工业人才,希望徐光启可以鼓励感兴趣的学生们多向这些方面发展,也好尽快投身到大明建设的行列中来。

如今的罗斯国对于大明来说,就如同是欧洲的大门,一旦罗斯国被大明征服,那么欧洲将会门户大开,首当其冲的便是瑞典王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结为的联邦国),而后便是神圣罗马帝国、荷兰王国、法兰西王国、英国和西班牙王国。

西伯利亚的第一处钢铁工业区就设立在这两个矿区之间,从两边同时往中间运输煤矿和铁矿要更加省时省力一些,同样在钢铁厂投产之后,便第一时间用铁路将两处矿区连接起来,随后再从贝加尔湖顺着来路往南修。

送走了满桂之后,朱天启便去了一趟顺天府大学,一方面是探望一下徐光启,一方面也去巡视一下大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为了不影响大学里的正常秩序,朱天启到了校门口便下了龙辇,也打发走了仪仗队,只在王元宝和几个锦衣卫的陪同下,步行进入了大学里。

随后,朱天启又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满桂,此事还是需要满桂在西伯利亚方面的配合,不论是运送劳动力,还是开采煤矿、铁矿,以及建设钢铁冶炼工业基地。

顺天府的食堂如今规模并不大,毕竟目前整个顺天府大学里的老师、学生及所有教职员工加在一起也不足千人,而且这些人也不是每餐都会在食堂里面吃,有时候会出去解决吃饭问题,所有食堂的规模并没有进行扩建。

但是顺天府的食堂规模虽然不大,里面的饭菜却还是不错的,毕竟一应粮食和食材都是朝廷支应,自然是差不了。

可这“差不了”是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的,对于皇上来说,这食堂里的饭菜自然就有些太过简陋了,因此徐光启也劝说道:“皇上,这食堂里的饭菜实在太过朴素,皇上若是想要在这里用膳,还请稍候片刻,臣派人去酒楼买些上好的酒菜回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