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于知识传播设置障碍就是那些读书人自持身份的一种手段。
张一凡得到答复,便继续问她道:“那你想不想让更多的人听到这样的故事?”
此时,朱镜静自然是没有意见了,写了几页纸之后,已经不需要张一凡看着,就能顺利用标点符号写白话文了。
张一凡用极端的例子一说,朱镜静自然就明白这个说法对她父皇肯定有吸引力了。
驸马府离紫禁城并不远,也在高官勋贵的聚集区,经过六部衙门所在街道,就能到达紫禁城。
说什么西方人动手能力强,说什么西方人聪明,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物资基础上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说道:“学问的传播,其实也是如此。我们传播学识,目的是传播,要是有更容易的方法,把学识教给每个人,那不是更好么?你说大明朝只有十个人有学问,还是大明所有人都有学问,哪种更容易出更多的人才?”
“夫君,如此一来,岂不是三岁小孩都能看得懂了?”朱镜静学会之后,有点难为情地说道。
朱镜静听了,眼睛睁大了一会,最终还是摇摇头说道:“张朱氏便是我,临安公主也是我,我已经有对外的名字了,我的名字,只有夫君和亲近的人知道便行了!”
这话说完之后,她又有点犹豫道:“我的名字给外人知道,不好吧?”
刚才正在聊故事呢,怎么就变成了青史留名了?自古以来,又有几个女人能青史留名的?
看她这样子,张一凡就诱惑道:“伱看,这个故事好听吧,你把它写下来,印出来,不止是让你的妹妹们看到,还让其他喜欢听故事的都看到,只要看得人够多,你的名声就传得越广。后世的人看到,也能知道你的名字。虽然史书上不会写,可你的名字同样流传后世了啊!”
听到这话,朱镜静的眼睛就亮了,立刻对张一凡说道:“夫君,你这番话该和父皇也去说说,估计父皇会爱听!”
想着这个,张一凡想起来了,柳家村村社的水泥作坊已经在开工,存了不少水泥了。但是价格还没定,得去请示下朱元璋才好。
让华夏人的日子都能过得好,不再挨饿受冻,有宽敞的房子住,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把柳家村建设成为大明第一村,随着朱元璋把水泥赐给村社,这一点很容易实现。但是,以这种模式推广,让大明所有村子都富裕起来,却是很难。
虽然女人不得干政,但是朱元璋的求贤若渴,宫里面的人也是知道的。
张一凡一听,心中笑了,这不是送话题过来了么!于是,他便接道:“既然这样,你可以把故事写下来,印出来,那不是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了么?”
张一凡听了,直接反问道:“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喜欢故事的人都能读到这个故事么?那为什么要在理解这个故事上设置难度呢?”
在张一凡被钦点驸马之后,朱镜静不但恢复了吃货本色,也和她那些妹妹之间的感情更好,甚至还带她们玩,给她们讲故事了。
就这么的,十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按照礼制,就是张一凡陪朱镜静回娘家,也就是去宫里了。
所以,一切从通俗小说开始?
想到这,他便开始诱惑朱镜静道:“我这些故事好听么?”
“当然想啊!”朱镜静一听,立刻点头说道,“我那几个妹妹都喜欢听,甚至连母后听了都说不错!”
“有什么不好?”张一凡听了,不以为然道,“你的名字让更多人知道了,大家才知道,哦,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你的存在,对不对?后世的人,也才能知道你是谁?”
“好听!”朱镜静听了,立刻点头回应。就连那个秋菊,也是下意识地点头。
古代对女人真得太不友好了,也就是朱镜静在后世有名字,她的那些妹妹们,甚至还有太子妃、马皇后这么高地位的女人,也没有留下名字。
这其中,张一凡看了之后,果断要求朱镜静,这个故事就用口语式的写法,且加上标点符号。
换句话说,人类是由男女共同创造发展,但是史书上,女人能留下自己姓名的,就没几个!
此时,朱镜静听了,睁大了眼睛问道:“这样也可以么?”
封建王朝就是这样,一些大规模的工程之类,就会直接征调民夫,属于劳役的一种,官府不用给薪水。
张一凡想不起来最近要干什么,好奇之下,便让朱五过去问了下情况。
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之下他不由得被朱元璋同学的操作给惊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