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要又要的(第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03章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要又要的(第一更)

皇城武英殿,朱元璋在这里理政,张一凡自然就到这里来拜见老丈人,刚好宰相胡惟庸也在这里奏事,看到张一凡到来,便停了下来。

于是,张一凡上前见礼。至于朱镜静,则是带着张一凡口述,她记录整理出来的《仙剑奇侠传》回后宫去了。

该有的礼节一过,朱元璋就笑眯眯地看着他说道:“你是不是想问水泥定价?朕定下的官价是每包九钱,就你那种规格的水泥包!你想卖多少,都随意!”

听到这话,张一凡顿时一惊。

这锦衣卫刚成立,刺探消息就刺探到自己头上来了?

不过他看朱元璋笑眯眯的,似乎很满意的样子,就又觉得有点不对。仔细一想,他想起来了,估计是朱棣告诉他爹的吧!

想明白了这点,张一凡放心了不少。随后想起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事情,正好,趁着这个话题问个清楚。

于是,他便问朱元璋道:“父皇,不知道朝廷这个水泥是怎么个处理法子?”

听到这话,朱元璋看了一眼垂手而立,就站在边上的宰相。

胡惟庸明白什么意思,便对张一凡说道:“以省城为中心,全国一起铺开,先行把官道都修好了,然后可以给民间卖钱,用于兴修水利。”

“那朝廷岂不是会支出很多?”张一凡听了,立刻追问道,“我刚才听到伱之前说过,朝廷钱粮紧张。”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当然知道徭役会有多不受欢迎。但是,他确实想修水泥路,还要用水泥来兴修水利。这些事情,在他看来,是为国为民,可不是以前王朝那种只是为了个人享受而动用徭役。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最好各衙门,各卫所,所有各单位,全都能自给自足,那就是最好的。而且他还认为,税要少收,这样才有利于百姓。为此,他在不少方面,甚至都规定了定额的做法。

因此,张一凡就立刻再问道:“所以,朝廷征发了大量的民夫,用于烧制出水泥?这岂不是把成本转嫁给了那些民夫身上,是在压榨百姓啊!”

“还有,可以提前说明,表现好的民夫,可以优先成为水泥作坊后续的正式雇工赚钱。”

朱元璋也是好奇,立刻追问道:“哪两种方法,都说来听听?”

说不定,因为这个事情,张一凡都会背负骂名,骂他献这个水泥干啥!

因此,就听他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如此做法,我会背负骂名,父皇亦会背负骂名。徭役这种,轻启不得啊!”

胡惟庸听了之后,挑刺道:“那回头要是没人买这个水泥,又如何来钱还那些白条?至少卖不了那么多钱吧?如此做法,怕是不稳妥吧?”

说到这里,他不等朱元璋发问,就连忙又补充道:“为了能正常维持水泥作坊的运转,后续水泥作坊要按照正常的作坊管理,里面做工的人要付钱,综合得到水泥成本,加上一定利润卖给需要水泥的人,他们可以修房等等,甚至官府要用水泥也要出钱买,如此一来,水泥作坊便能长久运行,所得利润就能还钱。等白条兑现完了之后,收益再归官府所有。”

比如,大明朝的商业,他定下所有商业税收,一年收二十万贯就可以,这个总额度全国分配,收到这数额就不收了。

胡惟庸一听,更是不信,还两种方法?怎么可能!

而宋朝时候,比如宋仁宗时期,商税达2200万贯。他认为那是剥削百姓,增加百姓负担。

他的这个话还没说完,就见朱元璋眉头一皱道:“你不是说钱不能乱印么?要不然,此法倒也可行!”

虽然他还是没理清钱这个复杂事情,但是已经知道大明宝钞确实不能随心所欲地印。要不然,他确实可以给所有民夫发钱,反正就是印一下的事情而已。

张一凡听到,看了他一眼,然后回答朱元璋道:“修完官道之后的水泥作坊还会继续烧制水泥,这个水泥用来卖钱,用这个钱来兑现百姓手中的白条即可!也就是说,这些白条是以将来水泥收益作为信誉进行背书的。”

但是,这种方法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是建立在剥削民夫的基础上。时间久了,必然会有问题。

“驸马可不要乱说!”胡惟庸听了,吓了一跳,看了朱元璋一眼,连忙解释道:“朝廷征发徭役原本就是理所应当。官道修好了,百姓也能得利。只要不是农忙时节影响到农事,如何能算是压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