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了,点点头同意道:“准了!”
除此之外,香山县武备堂的军士,在火炮技术上也展现了震撼的一面。
邓愈和李文忠等人听了,纷纷跟着谢恩。
不过,结果并没有出乎朱棣的预料,在进行试炮之后,武备堂的将士调整了射击参数,果然又一次打中了。
朱棣一听,顿时沉默了。
朱棣却没掺和,只是看着远处的炮兵阵地,忽然说道:“大哥,摆弄这个火炮,一定要会写写算算么?”
看台上,忽然之间,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露出了不可思议之色。
旨意传下,朱亮祖带着开炮的辅助工具来到了看台上。
但不管怎么样,都让朱元璋有了新的选择。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他们在武备堂里就有学算术,还是没见过的那种,反正看起来,好像很有一套的样子,且先看看吧,是骡子是马,很快就知道了!”
李文忠见了,便也跟着说道:“末将看着,确实不错,武备堂很好!”
朱元璋的脸上,也有意外之色,当即吩咐道:“传旨,再设一个靶子,再离远一些,方向也变一些。”
在解说的过程中,太子还好奇地问道:“你这是什么笔?”
说实话,朱亮祖手中的这个笔,远比不上后世的粉笔,只是将就着能写而已。
不过这种简易的笔,就胜在方便。
朱亮祖的数字,那是写得歪歪扭扭,不过却没人看轻,因为他们就看不懂这是啥。
朱标说到这里,便着重强调道:“如此,居安思危,当文武并重,文有县学,府学,国子监,武亦得有分级之武备堂。儿臣以为,确实该是如此!前宋废武重文,终其一朝,软弱可欺。”
朱标被他爹一点拨,顿时恍然大悟道:“一凡这小子,这是费着心思为我们在考虑啊!”
朱元璋见了,笑呵呵地开口说道:“都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只要你们守规矩,朕岂会不顾及老兄弟的情分!”
由他给朱元璋以及几个名将介绍火炮相关的技术,什么表杆测距,拇指测距,火炮仰角等等。
朱标听了,也是笑着回答,语气中带着一点自豪道:“孤这个妹夫,天纵奇才!”
李文忠听了,也是诧异中带着笑说道:“真要不是凑巧的话,下次和蒙古鞑子两军对阵,直接让这轰夷大炮瞄准了他们帅旗下轰好了!”
轿子人抬人!
当然,驸马都尉的本事也确实摆在那里,也不算是瞎夸。
他心里就跟明镜一样的,他爹是趁这个机会,告诫卫国公一番的。
朱元璋听到这里,微微一笑道:“那小子的意思,就是文武两途,皆是大明皇帝的学生,而尊师重教,更是我华夏的传统。如此,大明皇帝可以没有教文武的实力,但是必须有这个名分。至于教他们文武的,可以是教头、博士等等。”
朱元璋听了,想了一会说道:“且先不急,朕先问了一凡再说。”
没有一点私心,一心为大明朝的长长久久而想着法子,镜静这个女儿真得是嫁得太值了!
虽然朱元璋没有强调说这些香山县武备堂的将士,是刚接触火炮,就能很好的熟练这些火炮,但大家都明白,这也是普通的将士所没法比的。
朱标发现,他父皇看信的时候,表情比较严肃。
说到这里之后,他稍微犹豫了下,然后才接着说道:“至于一凡说最高级的武备堂,须得大明皇帝担任祭酒,儿臣就有点不理解了。父皇当祭酒,肯定没问题,可儿臣这边不说,以后的大明皇帝,何以能当武备堂之祭酒?”
几乎与此同时,“轰”地一声巨响,才随之传过来。
一番演示下来,朱元璋很是欣慰,便对朱亮祖说道:“你在香山县武备堂做得不错,不但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而且还学会了火炮打法。还是当伱的永嘉侯,继续好好做事,记住这次教训!”
当然了,这肯定还不是很稳妥,还需要有其他措施。
听到他的说话,其他人便自然而然地看向他。
邓愈听了,便笑着说道:“驸马是懂得真多,不得不服啊!”
搞啥,打仗就打仗好了,还要学个啥!
但是,对朱亮祖来说,能够恢复爵位,那是喜出望外,顿时跪拜谢恩。
但是,优点自然也是有的。
这是朱元璋一直以来,都非常在意的一个问题。他有想过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也有想过干脆来狠一点的,但是,张一凡这边,就给出了第三种解决方式。
这一次,试炮之后,几门火炮一起发射,铁弹落点就在靶子左右,准头就差了一些。
不过在场的这些人,并没有因为巨大的声音而吓一跳。每个人,都几乎看向远处靶子。
没过一会之后,同意的旨意下达,又是一阵轰鸣,一门轰夷大炮又一次怒吼了。
朱亮祖听了,立刻恭敬地回答道:“这是驸马用石灰做成的笔,可以用来在这块涂了墨汁的木板上写字,并且用手擦去之后还可以再写。驸马说了,毛笔和羽毛笔都不适合战场之用。”
朱元璋见了,便接着转头看向李文忠。
因为犯错,被削了爵位或者官职,后面表现好的,便恢复爵位和官职,并不是朱亮祖一个人。
朱标听到他的话,便笑着解释道:“驸马说过,两点能决定一条直线,对准目标,便是三点一线,方向上是肯定不会有错的。”
“如此一来,他们的武事必然不弱。火器的出现,更是会弥补人力的不足。如此下去,而大明朝的武力不发展的话,将来有一日,可不止周边外敌。”
说完之后,他还当场进行了演示。
经过这一系列的开炮,已经足够证明,武备堂将士们的火炮技术有多厉害。或者换句话说,火炮射程和准头,确实是可以算出来的。
看着一名锦衣卫将校匆匆去传旨,朱棣忽然开口说道:“我敢打赌,应该还是能打中!”
张一凡书信中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事情,朱元璋没说,因为没必要,就是武备堂设立的好处。
朱元璋接着再下旨,把靶子设在四里开外的地方,再看效果。
朱元璋这边,让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派人,快马给张一凡送了一份信过去。当然,还是以太子朱标的名义,朱元璋自己依旧不直接去沟通。
朱棣迎着他父皇的目光,当即解释道:“一凡那小子,就很有一套。他说这是能算出来的,儿臣以为,就肯定是能算出来的,不会错了!”
战场上,两军对阵,大概也就相距这点距离而已。
朱标收到张一凡的回信,并没有打开看,而是直接送去了宫里。
想着这些,朱元璋便笑着对朱标说道:“那小子在信中有推他那鱼松。我看可以,就让老四那边先采购下试试!”
这算是一个回报吧!那小子,如今一心扑在香山县,三年之期,已经过了一半了!
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