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5章 玻璃展销会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15章 玻璃展销会

就在文武百官的面前,张一凡带了不少东西,盖着的,他先拿出一个长条形的锦盒,大声说道:“父皇,此物能将远处之物放大,使之看得更加清晰。光线越好,看得越远。可用于观赏远景,亦可观察敌阵,可用于行军打仗或者海战皆可。”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便补充说道:“儿臣将之取名望远镜,有好事之人称之为千里眼,夸张了不少,却是切中此物特性,特献于父皇一观。”

朱元璋看着身边宦官转呈那个盒子上来,听着张一凡的话,心中很明白:什么好事之人,不就是你自己!

不过,他也不说破,锦盒摆到了御案上,他亲自打开一看,却发现是根木棍,便有点意外。

张一凡这个望远镜,就是单筒望远镜,做起来最方便不过的。至少他觉得,在这个时代,单筒望远镜已经足够了。

此时看到老丈人打开,他便在底下解释起用法。

朱元璋也不笨,单筒望远镜的使用也是简单。只是一会,他就知道怎么使用了。

试了试,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当即走下御座,去了殿前,用望远镜远望。

其他文武官员,看到皇帝的样子,都是好奇。

于是,又搬来一张茶几,张一凡亲自动手,摆上显微镜,镜片里夹着一块树皮,调整好了之后才让朱元璋过目。

随后,喜报便报到了皇宫。

老早的时候,他就听说这个东西了。同时也知道,这个是用玻璃做的,而非是什么法术。但是,他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他们就藩就就藩好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总不会把自己叫来,就是听下表扬吧?

那就是把大概度数的镜片都带来,然后让使用者一个镜片一个镜片的试,找到最适合的镜片,然后把眼镜做出来。

张一凡听了,只好谦虚道:“儿臣要学得还有很多,还要努力才行!”

说这话,他把这个望远镜递给了跟在身边的太子朱标。

朱元璋一听,一边摘下眼镜,一边惊喜地确认道:“母子平安,是个大胖小子?”

这个玻璃厂,是他儿子女儿的,作为老父亲,随口一句话的事情,自然是不会吝啬的了。再说了,这些东西确实神奇。

倒是李善长和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等人皆在,另外,还有几个亲王也都在。

宦官传旨,让张一凡觐见。

他在说着话,燕王那边却是等不及了,就从他哥那边接过望远镜看了起来。

张一凡听了,有点意外,不由得看了下李善长。

说完之后,他看向他的那群儿子,却是瞬间严肃了脸说道:“你们就藩之后,也该谨慎谦虚,做好自己的事,莫要让朕失望!”

没办法,张一凡就是财神爷,他估计都敢和他老子顶嘴,也不敢得罪财神爷!

对此,张一凡自然不会当面拒绝。至于以后要不要带秦王玩,那还得看他心情。

这不,大都督府这边,当场便奏请皇帝,要下望远镜的订单。

虽然说,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镜片,肯定不是最合适的镜片。但是,多少也都能帮到需要的人了。

自己可是截胡了他家媳妇的,也怼过他,竟然这么不计前嫌?

他尽量用这个时代能听懂的话来解释,然而,这又涉及到视网膜成像,还有一些光学知识,哪怕他说了不少,朱元璋还是听不大明白。

此时,虽然不是看精虫,可细胞壁却能观察到,也让从未见过微观世界的朱元璋大吃一惊。

五十多的人了,肯定是有老的,不过人家是皇帝,还是尊敬点好。

这个事情,也让张一凡想到了股票交易的事情。不过如今大明朝的股份概念都才提出来,直接就进化到股票交易,那就太早了一点。

但张一凡想了,摇摇头说道:“还是我来好了。”

张一凡都懒得听,直言说道:“二哥,玻璃厂要怎么做,做什么,没人比我更清楚了。因此,我必须要掌控玻璃厂,我手中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是绝对不能少了的。这是股份玩法的规矩,没法破坏的。如果你真想要,伱可以去大哥或者其他几家问问,看他们是不是能分你一点股份。”

但是,在张一凡儿子满月的时候,朱元璋还是该使唤张一凡,就使唤张一凡了。

很显然,她考虑地更周全。

不说之前定下驸马都尉的待遇了,这次也不占功劳,如实上奏给自己表功,还真是难得了啊!

他这话,说得朱元璋笑呵呵的,很是开心。

“洪武十二年;四川眉县刁民彭普贵不堪赋役重苛,率众造反,攻掠州县,杀眉县知县颜师胜,声势大振,先后占据十四个州县。朝廷遣四川都指挥音亮征剿,亦多次为贼军打败。后又遣御史大夫丁玉为平羌将军进讨。至七月二十二日,彭普贵反贼才被丁玉平定。”

能解决看不清的问题,朱元璋当然也是高兴的,便接着问道:“还有呢?”

见到他到来,朱元璋便笑呵呵地说道:“李卿已经编撰完了《洪武字典》,简化的汉字,朕也已经同意。李卿奏对,说首功在你!对你的才华,甚为赞许!”

玻璃厂就有你的股份,这是要造势么?

张一凡心中回了朱标一句,表面上却是回答道:“普通百姓怕是用不起的。”

对此,张一凡不可能抗旨不遵,只好去了紫禁城。

说到这里之后,他向李善长示意了一下。

其实,最能震惊这个时代的观察对象,还是男人特有的那个。可这是御前,拿这个来观察,那是活腻了。最多是自己关起门来,或者几个好友一起观察才好。

此时,听到朱元璋问话,便反问道:“父皇批阅奏折,字迹是否看得清楚?”

“洪武十一年,湖广上里坪司侗族吴勉起兵造反,号称刬平王,荼毒地方,陛下派出监军才平息了叛乱。”

他在想着时,就见李善长带着微笑对他笑笑,然后又对朱元璋说道:“大驸马之才华,真是举世无双,老臣苦思难解之道,他却能信手沾来,顺手而解,老臣佩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