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 朱元璋都傻眼了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33章 朱元璋都傻眼了

世袭国公,丹书铁卷,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为何张一凡这个大驸马却不要呢?

武英殿内的文武官员,不少人是很羡慕,也很震惊。

其中有一部分人,隐隐猜到了大驸马的一些想法。

这个大驸马,实在太能立功了,如今已经是世袭国公,如果再立功的话,让皇帝给他赏赐什么?

异姓王么?这是没有先例的。以他们对当今皇帝的了解,怕也不可能开这个头!

多嫁几个女儿,那是更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就摆在了大驸马那边,他再立功怎么办?

皇帝有功不赏,那是赏罚不明,有损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那还能赏赐什么?

财富,人家就是大明的财神,有的是钱!

剩下的,就只有权了,可没法给啊!

有一种办法,就是大驸马以后吃喝玩乐,不要再立功了!

可是,大驸马才二十一岁而已,又不是韩国公这种胡子白的老头子了!真就混吃等死,那是不可能的啊!

所谓盛极必衰,大驸马肯定是要被皇帝打压,降级削爵,然后再起伏,只有这样,后面才能又赏了。

想着这些,他们又有些好奇,大驸马这个奏章,会是什么理由?皇帝又会不会趁机勃然大怒,以大驸马抗旨不遵为由打压一下他呢?

他们如此想着,便都盯着皇帝的表情,试图看出一些皇帝的意思。

他们敢肯定,只要大驸马的理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那这个赏赐不要,也是对皇帝权威的挑衅,皇帝就算平日里再宠他也是要发飙做样子的。

可是,他们发现,洪武皇帝已经看完了大驸马的奏章,并没有发怒的样子,而是在看随着奏章一起送到的册子,还是比较厚的那种,也不知道是什么?

这一下,这些文武官员就更好奇了。大驸马到底回了个啥?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大驸马在奏章中说,新式火炮和火枪的发明,源自他的学识。而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想成为开宗立派的圣人,向天下人传授他的学识,如果认为他做得事情确实是功劳的话,就把他的学问定为官学,在全天下社学中设为必读之学问!”

王侯将相都不放在眼里,要成为千古一圣,不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人,比那千古一圣更厉害的圣人!

这口气,怕是能一口吃下这武英殿内所有人了!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管一个人的学问再怎么好,也不敢这么狂吧?

就拿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来说好了,他的学问绝对是没问题的,但是他敢说出这种话么?

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三天之后,朱标一脸苦相,跑来找他诉苦了。

“陛下,此乃大明之福啊,大驸马此举,利国利民,可喜可贺啊!”

“陛下……”

至于张一凡那不把王侯将相放在眼里的狂话,压根就没人在意!

如果说,张一凡刚魂穿到大明朝,就喊出了这样的目标,估计直接被人当精神病处理,甚至随便一个衙役,都能教张一凡做人,让他“成圣”。

真得是,连自己这个做皇帝的,都在他的鄙视之例!人家可是要当圣人啊!

然而,震惊之后的他们,仔细想想,好像大驸马说出这种话来,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朱元璋:“……”

听到皇帝的这个话,听起来也是合情合理,武英殿内的这些文武官员,自然就没话说了。

突然之间,大明朝一下冒出了无数神童,直接把朱元璋都给惊呆了。

“非也,陛下,老臣的小女儿正当学龄,聪明伶俐。求学之余还能服侍师长,正好合适!”

在这些出列奏对的文武官员中,甚至都包括了李善长。虽然他心眼小,但是他的见识却是有的,有便宜为啥不沾?

他没说自己看不懂,而是顿了顿之后说道:“朕听诸卿之意,皆是以为可以。既然如此,那就先选拔一批学子,前往大驸马身边去学这些学识,回头再定是否入社学吧!”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个,朕知道!”

就听朱元璋宣布道:“那还是这样吧,诸卿如果有意派自家子弟去学的,就先写个自家子弟的情况,朕发往北平让大驸马挑选合适之人,如此可好?”

“陛下,臣之子,从小聪慧过人,人称神童,可前往北平!”

武英殿内的圣人:“……”

一听皇帝这话,武英殿内的这些文武官员,面子都不要了,立刻抢奏起来。

“父皇,一凡那事,有点难办啊!”

朱元璋听了,有些意外,皱着眉头问道:“直接发文书发给一凡便是,有什么难办的?”

结果就这武英殿,就这么多人想让自己的子弟去学。这名额怕是不够分了吧?

如果增加名额的话,朱元璋又难以想象,自己女婿就一个人,还在北平公干,忙得过来不?

朱元璋想着,有点头疼了。

“陛下,如若大驸马的学问天下共学之,就算只有大驸马本事之万一,然人人皆有大驸马之万一,臣都不敢想象,到时候我大明会有多富有,大明必然也会成为前古未有之大明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