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 朱元璋都傻眼了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说起来,当初孔子收徒,四处奔波,不也是想求各国君王推行他的学问么!

如今,大驸马以这个借口来说事,好像也说得过去。

不过,他志在前所未有之千古圣人,只是教皇室子弟,怕也难以满足他的野心!

等到殿内的动静小了一些之后,朱元璋从御案上拿起那几本册子,在手中晃了晃之后说道:“大驸马说,他的学问,是为发扬光大后的格物学,是对天地万物有条理的探究和证明,发掘万物真相之方法,和过往学问全然不同,自成体系。这里的三个册子,是他学问中的基础之基础,分为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类。”

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没有再开科举,选拔人才依旧是采用举荐制。

本来,他还没想什么,以为这事情很简单,先派点人过去学下看看。

只见洪武皇帝抬头看向他们,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感慨之色,随后说道:“大驸马拒绝朕此次封赏,理由是朕说过,非军功不以封爵。他以为,这一次的功劳,和军功没有关系,不敢因为他就破这个例。”

但是,朱元璋知道举荐制的种种弊病,早就想改,只是开国之初的科举想得太简单,弊病同样太多被他给停了。

于是,他们一个个的,立刻就出列,纷纷向朱元璋奏了起来。

“……”

“臣附议,大驸马高风亮节,无视传授所学,实乃天下之楷模也!”

这么一想,那就都理顺了,原来这就是大驸马的追求!

如果说,因为震惊真得会掉下巴,并且下巴掉地上有声音的话,此时的武英殿内,必然是“噼里啪啦”地一堆下巴掉地上的声音了。

他看到其他臣子也都要开口说话的样子,连忙开口,抢先一步说话,要不然,他敢肯定,武英殿内又是一片嚷嚷声。

武英殿内所有人加起来,在这些方面也抵不过大驸马的一个手指头吧?

大驸马确实是狂!

但是,他有这个底气狂啊!

如今,他压根瞧不起什么王侯将相,就只是想成圣,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他就不求俗世的荣华富贵,事实上,他已经是有了,他更在意的是开宗立派,传道授业的圣业。

想明白这些之后,武英殿内的人,甚至包括李善长,都眼热了起来。

本来的话,他自己那些还没成年的儿子,还想派几个呢!

不过虽然是停了,但是他一直在为重开科举做准备。洪武十四年的时候,虽然被张一凡的蝴蝶翅膀煽动,改变了很多历史,但是朱元璋的想法还是没有变,从诸子百家中选中了儒学作为正统,正在逐步实施中。

大驸马随便想想,就能想出金点子,犹如聚宝盆一样。真要从大驸马那边学点本事到手的,还贪毛污啊,随随便便自己就能赚无数的钱,还需要担心几十贯银子被剥皮充草?

学,大驸马的这身学识,必须学啊!

怕的,就是大驸马不肯教。如今他自己提出来,竟然要传给天下人,那为啥不学?

这个一凡也是,就不能低调一点,只给朱家皇室子弟教学么?自己正准备设立宗人院,管皇室子弟的,可以让他来当这个宗人令啊!

他绝对是天纵之才,以柳家村孤儿的出身,却能发明许许多多非常有用的东西,甚至可以称之为国宝的东西,是聚宝盘一样的东西,不管是民生方面,还是兵事方面,各种奇思妙想顺手沾来,他敢不服?

想着这些,朱元璋看着底下几乎所有臣子都已出列,还用一脸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他就有点无语,点名道:“刘卿,朕记得你儿子都三十有六了吧?这都要去?”

此时,朱元璋看着底下这些臣子,听着他们一个个的奏对,心中其实和明镜一样,就知道这些臣子都羡慕张一凡的那身学问。

不管是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又或者是纵横沙场无敌的李文忠、傅有德等人,全都是万万没想到,大驸马竟然是这么一个目标。

“陛下,老臣之孙,那是人人称颂之神童,亦可往北平也!”

可如今的张一凡,他已经有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他的学问,就是无以伦比的。就连徐达,都已经有一而再地感慨,他的脑子为啥那么聪明!

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并没有说这个话,也是如此,属于文臣的李善长、刘伯温、汪广洋等人都有封爵,但是后来,他就定下了规则,非军功不以封爵。

看底下这些臣子的架势,要是同意这个不同意那个的,必然会有一番口舌。这种事情,又不是国事,也不好以皇帝之威来独断,索性就退给始作俑者得了。

此时,张一凡这突然提出的要求,一下便影响到了这个事情。

武英殿内的文武官员一听,顿时就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想到,大驸马竟然有这么一个想法?

朱元璋看着他们,用手拍拍御案上的那份奏章,又有点好气地说道:“这个大驸马,口气大得很。他说,王侯将相,历朝历代多得是,但是传道授业之圣人,却是千年一出。而他的目标,确实要超越那些圣人,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人!”

就这么一点事,竟然还来找他诉苦,他是有点不高兴的。

这个念头,很快在武英殿内文武官员的脑海中闪现。

看起来,大女婿的本事,真得是人人想学!

于是,朱元璋就把这个事情交给太子朱标负责。他是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就不管这个事情了。

如果有皇帝的支持,让天下万民去学他的学识,那他这个成圣之路,必然远比孔孟都要顺利。

好不容易等洪武皇帝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顿时,整个殿内的官员都是精神一振,立刻集中精神,想听听皇帝接下来说什么了。

底下的李善长一听,眼珠子一转,当然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捧杀机会,立刻出列奏道:“陛下,大驸马此次造出新式火枪和火炮,对于我大明军力有极大地提高。此等功劳,不是军功却胜过无数军功,老臣以为,如若不封赏,则世人会以为陛下赏罚不明,有损天威!”

朱标听了,无奈地说道:“父皇,儿臣这三天收到的文书,已经装了三大箱了,并且还有源源不断自荐子弟的文书送来东宫。甚至有些还不止一份文书,最夸张的是户部尚书那边的,他一个人就送来了三十五份,包括他的族人子弟都有。”

朱元璋:“……”

朱标看到他父皇都惊呆的样子,便感慨地说道:“都怪一凡那点石成金的本事,实在太耀眼了,是个人都想学的。儿臣怀疑,如果全都如数发往北平,估计一凡就不用做其他事情了,天天看这些自荐文书都够呛!”

中午还有,求支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