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队的战力,原本就比蒙元残余要强一些。在自己改进火器,又装备胸甲的情况下,明军的战力更是大幅加强。
看着朱棣他们的草原地图,张一凡的脑海中,便清晰地记起后世的世界地图,小河流小湖泊就算了,大的河流和湖泊可都是有标注的。对比朱棣这一份,明显是有很多更详细的。
两人当即决定,秦晋两地,完全可以照搬燕王这份用兵方略,使用骑兵统一对草原发起攻势。
这次的北方决战,是朱元璋一直在关注的,囤积重兵就想着一战而定草原上的蒙元残余。因此,不同于之前的辽东战事。并且离预定春季作战也还有三四个月,这是有足够的时间请示,没道理不上奏。
秦王一听,顿时大喜道:“这样真得可以么?”
因此,洪武十六年的战事一开始发动,朱棣和蓝玉就领着三万精锐,一人双马,从东部蒙古草原直插大青山脉以北的漠北地区。
他在信中解释说,这并不是轻敌,而是他们评估过,如今他们的战力,在弹药消耗完之前,以一敌三不成问题,就算弹药消耗完了,有胸甲的防护,一样能来去自如。更不用说,只要作战的时候优先消灭蒙元军队中的敢战之士,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不存在会抵抗到底的情况。
朱棣那边,整合了辽东和高丽的军队之后,获得的战马按照一人双骑配置,能出三万精锐。朱棣认为,足以深入草原打一场了。
冯胜这边,对于新的作战计划并没有意见。最终,此份作战方案上奏南京的朱元璋。
以往的时候,草原上的蒙元残余,还有打秋谷的情况。但是这一年,草原上,连个人影都没有。估计是知道朝廷集结了大军,还有傅有德、邓愈这样的名将镇守,因此不敢入关劫掠。
不管是傅有德还是邓愈,都是大喜过望,立刻肯定了朱棣的作战思路。对于那份地图,更是如获至宝。
秦王和晋王全都坐镇关内,总理后勤。
用了午膳之后,秦王还想留张一凡一起玩会麻将,说三缺一。
张一凡认可他们的作战方案,便以钦差的名义,召集晋地的晋王和冯胜等将领开会。
就在洪武十五年年底的时候,蒸汽机厂的股份拍卖出去,大明朝第一蒸汽机厂也正式设立。各种类型的蒸汽机制造,要定型生产这些,都离不开张一凡这个总设计师拍板。
总体来说,专门为蒸汽机轮船定制的蒸汽机是第一优先,因为大明的都城是南京,有长江水系在,船运是目前大明朝重中之重。
或许在朱元璋的意识中,自己的孩子,犯错了打一顿可以,但是大义灭亲却是不可能的!
秦地出兵,邓愈、傅有德领骑军五万,步军五万,联合晋地这边,冯胜领骑兵四万,步军五万,合围河套平原,也就是大青山脉以南的草原。
这个大妹夫真不愧是大明财神,随便一说就有赚钱的法子!
但是,张一凡不想玩,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就又教了秦王玩扑克,可以三个人玩的,然后便走了。
但是东线这边,朱棣亲自领军,和蓝玉一起从东线横扫草原,徐达坐镇后方。
稍微有不同的是,秦晋两地外面的草原是河套平原,因为离得近,没必要一人双骑,而是骑军全线出击,先扫荡了河套平原之后,再组建一支精锐,一人双骑,绕过大青山脉,继续扫荡草原深处。
张一凡在等朝廷那边消息的时候,没等来朱元璋的处置意见,却先等到了燕王朱棣的书信。
洪武十五年,大概就这么过去了。秦王的事情,还有爵位革新的事情,没有一点风声。
这个时候,还是洪武十五年,秦王的为所欲为也还有个限度。等到马皇后死后,他才会变本加厉起来。
随后,张一凡便去了一趟军营,只是留下傅有德和邓愈,把朱棣的书信和他所画得地图,都给这两人看了。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朱元璋制定的宗室条例中,有教导皇子宗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却没有明确对应的惩罚措施。就算犯法,地方上也无权审问,而是有宗室开会来决定惩处。
不过很显然,朱元璋又知道其中深浅。对于燕王是放心的,但是对于秦王和晋王又是不放心的,就特意明确了军事指挥权的问题。
张一凡看完朱棣的书信之后,眼睛顿时一亮,自己倒是忽略了一些东西。
朱棣在信中给他说,有了改良之后的火药,还有胸甲配发,他和蓝玉、徐达商量了,可以一人双骑,兵力不需要太多,就能深入草原寻找战机。
秦王听了,连忙点头,这大殿内的气氛,顿时更为融洽了起来。
根据他们商量出来的方法,就准备等明年春季,草原上的雪刚融化之时,针对草原上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发起扫荡。因为蒙古人不管再怎么游荡,始终是离不开水的。一人双骑之下,军队作战范围加大,可以试上一试。
比如说,什么类型的蒸汽机,用于什么方面的蒸汽机要优先制造等等,没有人有张一凡的眼光。
从这几份圣旨上可以看到,朱元璋显然还是偏心他的儿子,不管如何,都想让朱家子孙来赢得决战胜利的荣誉。
至于东线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
不过张一凡倒也没有多少担心,因为如今的明军很强大,又全是骑军,打得不顺利,要撤走的话,蒙元残余该是留不下的。
他就是怕朱棣本来就是好战分子,蓝玉同样也是,这两家伙凑在一起,只要有战机,九头牛都不可能拉回来的那种。
希望他们稳扎稳打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