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元四年十二月十五。
辛屈回朝之后第三天,旨意下达,命辛莼入住春和宫。
并赐婚。
而公子夫人身份,就很特殊了。
因此这一次赐婚的正妃,并不是亲族或者亲眷手下,而是一个子姓女人。
是唐公窋的小女儿。
听到这个赐婚的方案,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反正在京城内,都吵翻天了。
“这公子夫人,岂能这么儿戏?”
“难道我国中就没有好娘子了?怎么就给了唐窋的女儿?”
“哎呀!陛下胡涂了啊!”
不少人都抱怨着,而始作俑者也在面对妻女的不解。
“好端端的,为什么选择唐窋的女儿?”带着质问,巫小叶十分无奈,“你就算选国内普通贵族的女儿,我们也没意见。
但这个子姓……”
辛屈面对质问,神情不变,平静的看着手中的刀剑片刻,又细细擦拭保养起来说:“他的婚事,是个风向标,下一代的中原之君,不仅得是他,更是他的儿子。
我打的旗号,不是造反灭商。”
辛屈说出了他筹措了许多年的方向:“我是膺天命而临天下。殷商有殷商的天命,而我的燕国,有燕国自己的天命。
所以打的不是造反的取而代之,而是统一战争,我要做的事,是统一。
他,莼儿要做的事情,是一统。
而他的下一代,要朝着大一统的方向努力。
若是顺遂,三代人,一百年,或许真的能见证大一统的诞生。”
“可你,终究朝贡殷商过。”
“嗯,没错,所以诸侯在华夏体系内,会成为天子权力的挑战者。”辛屈看向巫小叶,“我就是要加深这个印象。诸侯要用,也要想办法限制。
但要是华夏之主无能,那么该换人就要换人。
阴谋诡计就算了。真刀真枪干一把,能者上庸者下。
在接下来三百年内,只要能保持这个姿态,华夏大一统,就有实现的可能。
央地博弈,会成为未来三百年的主流。
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辛屈合上剑,将之放在桌上,然后站起来看着不远处的亭台说:“让莼儿纳唐公窋的女儿为正妻,本身就是在给子姓们一个面子。
不管他们接不接,只要接下来战争往下走,就由不得他们。
我胜,这就是给他们的阶梯;我败,这就是给咱们的阶梯。
所有后路都弄好了。
到时候了。”
巫小叶呆呆看着辛屈,许久不曾见他这般乾纲独断了。
但,这也确实最是辛屈的性格。
“罢了,你看着安排吧。”巫小叶最终还是没有跟辛屈吵起来。
因为她也不知道要怎么吵。
这一场选妃,本身就是对南方的善意与信号。
燕国与其他南方国家不同,燕国是要求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
选了子姓正妻,意味着燕国第三代,必然需要一批子姓亲眷的帮助。
那么这就是一条退路。
辛屈也是沉思了很久,最终才做出了这个决断。
毕竟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统一,而辛莼要做的是一统,他的孩子必须朝着大一统进发。
三个概念是层层递进的。
统一武力就能达成。
一统需要文武发力,同时还要维系秩序。
大一统就是疆域与文化融会贯通才行。
因此自己这个孙子,在血统上必须弥合各个族系,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挤掉排斥感。
人嘛,亲亲相隐。
都是这么过来的。
辛屈见巫小叶不再与他争论,便忙着自己的事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