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坐在木案对面,主动选择了话题,“大将军认为,姜伯约丢掉了蜀汉的汉中三郡、还能否复起带兵?”
站在地图前面的秦亮侧对着钟会,他听到钟会的声音,便把目光从图上挪开,先坐回了椅子上。
秦亮寻思片刻,说道:“有可能。这么大的责任,如果蜀汉君臣已不信任姜维、想拿他平息众怒,姜维应该活不成了。”
但现在还没听说姜维被杀,什么官职、秦亮倒还不知道。据报陈泰劝服了一个汉中人、已前往成都,消息却尚未报回洛阳。
看见秦亮坐到椅子上,钟会的坐姿也变得端正了些:“姜维虽败于汉中,但回想起来,其用兵还是挺让人佩服的。他在战场上没出什么错,只是遇见了大将军这样坚毅果决之人,实属他的不幸!”
秦亮不好说姜维是否厉害,反正不如诸葛恪那么痛快!
秦亮不禁看了一眼满脸络腮胡的钟会,钟会之言是在恭维秦亮,不过听得出来、他对姜维也有欣赏之意。
这时钟会话锋一转,“汉中之战,姜维麾下的主力损失不大,蜀军兵力仍旧充足。如若蜀汉君臣启用姜维,因蜀军有地形之利、又是防守,大将军欲再次击败姜维、攻灭蜀国,更为不易阿。”
秦亮脱口问道:“士季为何认定,我欲攻灭蜀国?”
钟会想了想道:“仆之愚见,战事耗费巨大,又有冒险,所以用兵总是需要收回本钱,达到某种目的。”
秦亮顿时与钟会对视了一眼。他之前并没有仔细思索过内因,待钟会这么一说,好像还挺有道理。
不料叔子说道:“若不能占据剑阁,恐怕不太可能。”
无论如何,钟会起码在目前靠向了大将军府;况且随着军事部署展开,人们也会渐渐猜到情况。因此秦亮没有否定钟会的言论,也未强辩、迷惑钟会。
通过灭国之功获得巨大的声威、内部的认可,进而坐实手里得到的大权,这条路虽像赌博一样冒险,一旦成功却是最开阔的道路!
比起直接掀桌殺光内部不服的人,同时不得不向各大世家、出让大量利益与權力,战争的副作用反而小得多。
秦亮便道:“益州着实易守难攻。”
当年曹爽伐蜀大败,沦为天下笑柄、间接导致了司马氏等家族的兵変决心,那次伐蜀最大的问题就在朝廷内部,太多人拖后腿了。
……没过多久就到了五月间,天气越来越热。经过了朝廷诏令同意,从大将军府发出的军令、已然出发。
所以秦亮亟需攻灭蜀汉!!否则等到蜀汉自己内部糜烂,不知是猴年马月了。
宪英若有所思道:“蜀汉人怕也知道剑阁关重要,肯定不敢疏漏。可那是秦仲明,不拿下剑阁、便完全没办法??米仓山千里之地,不可能密不透风罢?”
叔子踱了两步,“除了南中的蛮夷,蜀汉人口主要聚集在西边,山区要害之地则只有兵屯。魏军若不走涪县方向的平原,大军便没有粮道,无法久持。有一个办法……”
羊徽瑜与叔子自然接待了叔父叔母。一行人到灵堂祭祀完毕,出门沿着檐台走了一段路,辛宪英便提起:“听闻东吴孙仲谋病重,大将军府不趁机进攻吴国,为何要在西线用兵?”
辛宪英沉默片刻,直接问道:“大将军是想攻灭蜀国?”
孙权从病倒在榻、到去世之后的这一段时间,其实也算是一个时机!不是攻灭吴国的战机,因为魏国各方面的准备都还不足;却是避免两线作战的机会、吴蜀两国此时很难东西联动。
钟会点头道:“大将军言之有理。”
秦亮从椅子上起身,继续看着挂在墙上的图。片刻后他便换了个方向,又看西墙上的吴国图纸。
不料叔子轻轻摇头之后,才说道:“走别的道路步步为营,沿路修缮道路,建造营垒粮仓、囤积粮草,缓缓向前推进。这样耗费的粮草极多,汉中屯田不够,需要不断从各地调粮。同时战事也会旷日持久。”
羊徽瑜听到这里,不禁立刻侧目,看了叔母一眼。
钟会的目光不时打量一下秦亮,沉吟道:“如果是仆去西线,自问没有什么好办法。故此好奇,大将军将用什么方略攻破蜀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