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陈导演的项目跟陈监制有什么关系?
白象居坐落于白象街,是一个由6栋24层单元楼组成的小区,单元楼之间由连廊连接,对外共有三个出口,分别连接不同高度的街区。
谢天放对这片街区情有独钟,白象居本身地形复杂落差极大,楼梯外凸便于攀爬勾挂,楼与楼之间距离狭窄梯道陡峭,连廊有窗有盖方便进出,梯道百转千折上空还多有雨棚招牌等依托,简直就是天然的跑酷圣地。
锦上添的是,白象居与过江索道近在咫尺,即便不搞楼宇与缆车之间的死亡跳跃,光是架设在缆车上的机位,就已经价值千金。
而且白象居连接的街区同样是极佳的外景地,其中一片阶梯状楼宇跟白象居小区通过一道坡度很大的匝道桥相连,不管是跑过去还是跑过来,都有一气呵成之效。
陈一鸣赶到渝城时,谢天放已经在白象居里里外外转悠了两天,跑酷路线都设计出了好几条。
实地看过之后,陈一鸣也十分认同谢天放的设计。
如果是成龙大哥的那种写实风格,这里确实是跑酷禁区,高度超限不是威压等保护措施可以解决的。
不过切换到科幻背景,引入不可见的第13层概念之后,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附近楼宇众多间距很近而且层数都不少,1栋楼1个13层的话,相当于每隔几米都可以添加一层不可见的“踏板”,禁区瞬间变通途。
第二个外景地是海棠溪筒子楼,这同样是一座上世纪90年代建城的老楼,楼高十三层,八角形环形结构,中空的天井与z字形的楼梯是这栋楼最大的特色。
7楼有天桥与外部街区连接,地道的渝城特色。
第一眼看到这栋楼,陈一鸣就想到了前世李连杰的那部徒手下楼的老电影,放在这里拍再合适不过了。
这栋楼其实不太适合《第十三层楼》的跑酷,因为层数不够,难以借用13的概念,倒是比较适合拍楼梯跑酷。
前世龙哥特别擅长这项运动,两步一层的绝技独步江湖,本时空武连靖也尝试过,多有动作电影效仿,不具有多少独创性。
果然谢天放对这里兴致缺缺,反而是林萧对这里很感兴趣,极力推荐把警察办案的某個取景地放在这里。
破旧的楼梯,满墙的小广告,暗淡的光线,坐井观天的压抑,满满的暗黑风,很匹配警察的那条故事线,不用上就太可惜了。
陈一鸣原则上同意,其实警察那条线对取景要求不高,只要符合市井生活风,放在哪里都无所谓。
第三处蔡家石堡跟白象居相比要逼仄不少,楼也盖得四四方方的,少了一点曲里拐弯的味道。
好处是这里毗邻一段古城墙,加上大树很多绿荫遍地,追逐起来另有意境。
谢天放觉得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可以把平地追逐的戏份放在这里,不过他更建议选择渝城的闹市区或是标志性街景,平地追逐的话,安排在人群里才更有感觉。
陈一鸣从善如流,决定蔡家石堡待定。
接下来几天,陈一鸣在打前站的摄影组带领下,基本上走遍了渝城的标志性街景。
像建在大楼顶层的李子坝轻轨站,制片组推荐过的广场连天台的魁星楼,汇聚了渝城民俗美食的洪崖洞,见证了渝城历史的朝天门码头长街,基本都一一走到了。
可惜受限于电影的整体基调,有的合用,有的只能无奈放弃。
陈一鸣在渝城盘桓一周,基本上确定了剧本上的所有外景地。
摄影组根据陈一鸣和林萧的要求,继续细化做第二轮外采。
谢天放则留在渝城,确切地讲是留在白象街,进一步细化跑酷动作设计,为此他还从港城招来了好几个徒弟和老伙计。
陈一鸣和林萧则拿着现有素材返回魔都,跟魔影厂的道具师一起商量内景的搭建方案。
另外大壮也被陈一鸣第二次召唤到渝城,既然外景地已经大体确定,就该大壮出面跟当地有关的头头脑脑聊聊合作了。
陈一鸣在这方面是一贯坚持多方共赢的,走官面虽然流程繁琐,但走通了就一劳永逸,而且以他的经验,在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华国的大人们动起真格来效率一点儿也不低。
陈一鸣返回魔都没几天,《非常嫌疑人》剧组也结束了泰兰的行程,入驻魔影厂的4号、5号影棚。
经过调整,船戏的第二遍拍摄进度更快,陈一鸣审阅过后痛快放行,曼谷剧组的拍摄速度瞬间提升。
货船上的戏份完成之后,曼谷就只剩下了零碎的街景拍摄,王威又了一周时间就顺利杀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