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既然府兵制如此好,为何大宋不继续沿用?”盛长枫反驳道。李安摇了摇头,和一個军事小白有什么好争的。
盛长枫这种,别说军事小白了,甚至连史书都没读懂。
府兵制确实是古代一个非常好的兵役制度。
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自备粮草和马匹武器盔甲。
你没看错,府兵制不仅需要自己准备武器盔甲和马匹,还得自己带粮草。
不了解的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当兵还得倒贴,士卒们图啥啊。
事实上朝廷虽然什么都不给,甚至连军饷都没有,但是朝廷会给田。
成为府兵的就会分一定数量的土地,并且免税。
府兵制的崩溃,也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赋役滋重,府兵无力承担自备武器盔甲的负担了。
毕竟打仗武器盔甲都是会损坏的,坏了就得自己出钱修或者重新打造。
更何况,西夏实行的也不是完全的府兵制。
加上西夏人口少,四五十万兵马基本占据了西夏大半青壮,这也是西夏面对辽国和大宋胜多败少,却没怎么扩充的原因。
因为西夏战争潜力很低,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盛长枫见李安摇头不语,还暗自得意,觉得李安被他说的哑口无言了。
“子谦,你的文章我还有些疑惑。拿下河湟,能对西夏呈包围姿态,确实能让西夏腹背受敌,然而大宋需要防守的地方也会增多,压力也会随之而增。如今河湟之地被吐蕃和羌族占领,西夏一样需要防备,如此一来岂不是多此一举?”盛长枫说道。
河湟西夏和大宋之间好像是一个t字形。
大周这边是横向,而且要更短。
而西夏和河湟则是竖的那一条,还非常长。
李安文章中说的取河湟,孤立西夏,很容易理解。
无非就是拿下河湟,增加西夏和大宋之间的接壤面。
而西夏虽然有四五十万兵马,但是这些并不是常备兵马,平常都是轮换着回去种田放牧的。
孤立西夏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西夏给拖垮。
但是河湟之地在吐蕃和羌族手里,西夏和河湟之地接壤的地方一样需要防守。
大宋拿下河湟,还需分别驻守,好像并没有实际意义。
“这不一样。”李安摇头道:“河湟吐蕃和羌族相互牵制,任何一方和西夏都差距很大,根本不会对西夏动兵,因此西夏驻守的兵马并不多。若是河湟在大宋手里,西夏必须驻重兵防守。
最主要的是能够限制西夏的发展。
如今西夏能够发展的方向只有西域和高原还有河湟。另一边的草原是辽国的地盘,西夏根本不敢和辽国争。
西域比西北还要贫瘠,加上当年灵州城丢失,早已经被西夏占领了。
而高原土地贫瘠,寻常人也难以适应。如今西夏唯一能够向外扩张的方向,就只有河湟了。
拿下河湟,不仅能够逼迫西夏增兵防守,还能断了西夏向外扩张。”
“子谦大才,在下受教了!”
盛长柏虽然喜欢研究军事,但是主要心思还是放在读书上,对于军事方面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上。
听到李安这番话,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庄学究见几人停下,看向文炎敬说道:“为何士高一言不发,也没人对士高的文章进行询问评价。”
“回学究,子谦他们所说涉及到了军事,学生惭愧对此一窍不通,因而没有开口。”文炎敬躬身道。
“知所不豫,卷舌吞声,很好。”庄学究赞赏道。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常听长柏夸赞士高学识过人,今日一见果然不一般。”盛纮笑着走了进来。
“见过盛大人!”庄学究连忙起身行礼。
“见过父亲!”
“见过盛伯父!”
“见过盛府君!”
李安几人纷纷起身行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