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王晋武松了口气,笑着点头:“这个臣当能办,陛下放心就是。”
“对了,还有一事。”朱慎锥道:“你回山西后替朕留意北边,腾格尔兄弟正在攻击漠北,以朕来看漠北战事恐怕一时间结束不了,朕担心土默特和察哈尔两部全力北进,草原上难免会有人起什么心思。”
“你当年在土默特呆过,知晓草原的情况,另外你嫂子和王海也在归化,你和他们多多联系,如草原有什么异变,朕授你临机决断之权,这个你带着,但切记!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动用。”
说着,朱慎锥指了指放在一旁早就准备好的一道圣旨和一把尚方宝剑,对王晋武交代道。
王晋武连忙起身向皇帝行礼,大大方方接下了圣旨和尚方宝剑,表示必当在山西做好这件事。见他如此,朱慎锥也不多关照什么,王晋武办事他还是很放心的,给他这些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后手罢了,除非意外才会动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拿出来的。
君臣二人就漠北一事商谈了一番,等聊的差不多了,王晋武正要告辞离去,这时候乾清宫总管太监卢九德从外面进来禀报,说是刚接到郑鸿逵从南洋而来的奏报。
听到是郑鸿逵的奏报,朱慎锥让卢九德直接拿上来,并且对王晋武做了个手势,让他暂时呆着,关于军事,尤其是南海军事,王晋武这个还没正式离任的次辅自然有资格知晓。
打开奏报细看,朱慎锥看得极为认真,一开始就露出了喜色,看来奏报上的是好消息。可看着看着,朱慎锥却微微皱起了眉头,之后又若有所思起来,似乎在考虑着什么问题。
“陛下?”一旁的王晋武等了好一会儿,忍不住开口询问。
“哦,这奏报你也瞧瞧,消息倒是不错,郑鸿逵已拿下了巴达维亚。”说着话,朱慎锥随手把奏报递给了王晋武。
“巴达维亚已经拿下了?”王晋武听到这顿时一惊,接着就是喜上眉梢:“这可是好事啊!不是说巴达维亚城高墙厚,城中有数千荷兰人驻守么?而且城里粮食也不缺,这才过了多久就拿下?郑帅不简单啊!”
“呵呵,郑鸿逵可不是什么莽夫,要不然朕当年也不会让他出使欧罗巴,这一次下南海更不会让他领军了。不过巴达维亚虽下,但战事还未彻底结束,后续的麻烦还不少呢,这不郑鸿逵来向朕诉苦了,你先看看这奏报,给朕一点建议?”
王晋武应了一声,这才打开奏报仔细看了起来。奏报的内容很是详细,从当初如何谋划,又如何用计,再到如何突然发动趁巴达维亚内乱一举拿下此地,奏报中说的明明白白。
此外,就是对拿下巴达维亚后的一些情况汇报了,虽然巴达维亚已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总部落到了大明手中,但这场战争却没马上结束。一来荷兰人在万丹、亚齐等国还有殖民地在,这些殖民地不仅有着东印度公司派驻的官员,还有着一部分军队驻扎。
此外,马六甲地区是仅次于巴达维亚的重要地段,那边的荷兰守军完好无损,如要拿下马六甲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郑鸿逵已以大明联合舰队的名义派使者让荷兰方面投降了,可遭到了荷兰人的明确拒绝,并且荷兰人甚至已做好了顽抗的准备,所以说明军必须还经历一次大战才行。
所以说拿下巴达维亚仅仅只是占据了对方在远东的总部,并不代表南海战事的结束。再加上巴达维亚一战的特殊原因,也不代表荷兰人就不能打。荷兰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郑鸿逵试探派舰队进攻过马六甲,可问题在于马六甲不仅堡垒坚固而且地形利于敌方,哪怕郑鸿逵的实力比荷兰人强得多,可在双方初步交战接触之后发现,要想一气拿下马六甲没那么容易,假如强攻的话明军方面肯定要承受不小的伤亡,其他几个地方的荷兰人也是如此,摆出了一副要和大明死战到底的姿态。
此外就是巴达维亚的局势了,虽然明军占领了巴达维亚,可对于巴达维亚的统治并不乐观。考虑实际情况现在郑鸿逵只能对巴达维亚进行军管方式,由于巴达维亚之前不仅是荷兰人管理,还有着地方各股势力掺杂其中,其中就包括巴达维亚的商人、教会、土著和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团体等等。
这么多年来,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统治都是依仗这些人进行维持的,荷兰人作为统治者,但许多实际的工作大部分是靠这些人来进行。现在大明取代了荷兰人成为这里的主人,可许多事必须也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推行下去,而且南洋那边小国林立,民族关系复杂,荷兰人在当地经营多年早就有一套实施可行的政治框架,现在这个框架打破,新的秩序还没建立,郑鸿逵要对巴达维亚进行真正的有效统治困难重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