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文坛盛会,魏明独秀
虽然闭着门,但是有几条英文横幅,倒也能看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严厉抗议南非参展!”
“我们一定要回到我们的家园!我们那战鼓声声的故乡!”
“反对种族隔离,强烈要求释放曼德拉!”
梅琳达梳理了一下:“应该是南非的出版商也来参加了,但现在南非政府在非洲大地人人喊打,其他非洲国家的出版商用闭馆的方式提出了抗议。”
现在书展官方估计很为难,因为他们的宗旨就是:允许世界上任何出版公司展出任何图书。
非洲代表团这么一闹,驱赶南非吧,有违宗旨,可留下南非,这次的主题展就废了。
“不过这个曼德拉是谁啊?”梅琳达有些不太清楚。
“可能是个斗士吧。”对于梅琳达不认识曼德拉,魏明倒是不意外。
印象中自己是80年代末才知道曼德拉的,到90年代初曼德拉被释放,发表演讲,就任总统,国际声望达到顶峰,再到21世纪,又被一些人扣上了“南非罪人”的帽子。
梅琳达担心道:“不会一直闭馆吧,咱们还有《狮子王》推广计划呢。”
魏明问:“现在国际上很关注南非问题吗?”
“是的,”梅琳达点点头,“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搞得天怒人怨,民族矛盾越来越激烈,从60年代就开始被联合国制裁了,最近也经常在国际新闻上看到,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说不定哪天南非黑人和白人就要彻底爆发战争了。”
尽管英国曾经是南非的宗主国,但却率先站在了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前沿,媒体上,还有伦敦大街上有时候还能看到反对种族隔离的广告和标语。
毕竟现在南非当权的白人是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的后裔布尔人,当年跟英国人为了争夺金矿可没少干架。
不过二十年前联合国的所谓制裁显然对南非并没有伤筋动骨,南非的gdp还是一路走高成为非洲第一,毕竟南非白人政府后面有老美和老以撑腰,时不时还能干一下安哥拉。
魏明印象中还要等到80年代中期,南非国内种族矛盾日益加剧,美苏两大国家开始对南非进行经济制裁。
两大流氓带头,全球各国群起而攻之,内外交困之下南非经济开始崩溃,最终在90年代初选择释放曼德拉,由他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魏明问:“有没有关于南非方面的文学作品啊,我想看看。”
梅琳达展开那张《图书交易报》,翻到后面那页:“这里,纳丁·戈迪默的最新长篇小说《七月的人民》,她是南非作家,虽然是白人,但也是一名反种族隔离斗士,这部小说讲的也是种族之间的故事,由美国出版社出版,昨天也卖出了几个翻译授权。”
魏明不知道的是,纳丁·戈迪默女士是南非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靠的就是这部《七月的人民》,曼德拉的那篇著名演讲“我准备死”她还参与了编辑,所以她的作品在南非经常被禁。
梅琳达:“不过你怎么对这个感兴趣,你不是说你不喜欢黑……”
魏明赶紧捂住她的嘴,不正确不团结的话不要讲。
“我只是说中国人以白为美,我就喜欢你这种白妞,黑妞我吃不消,我什么时候说不喜欢黑人兄弟了。”只要留在非洲,留在欧美的黑人兄弟都是好兄弟。
两人动身去五号馆,梅琳达准备看看能不能帮魏明找几本了解南非以及非洲现状的作品,当然得是英文版的。
非洲现在乱成一锅粥,各种种族仇杀和军阀混战,说到底还不是英美法苏这些搅屎棍造的孽,所以他们来承担非洲的恶果理所当然,合情合理,只要别祸及华夏就行,我们可没干那些缺德事。
魏明甚至还想为非洲反种族隔离的烈火上浇一桶油。
刚到五号馆,魏明就看到了龚必扬,他正在跟麦克米伦的工作人员签合同,率先拿下了《狮子王》和《勇敢者的游戏》两部绘本的繁体中文授权。
接下来他还想把小说《侏罗纪公园》也签下来。
魏明笑道:“你直接从大陆买不好吗,翻译上也简单,换个字体就行。”
见魏明回来了,龚必扬赶紧起身跟魏明打招呼。
“那行,那等我们运作了这两部书之后再谈。”
如果台湾方面管得松,什么《侏罗纪公园》,什么《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今大战秦俑情》都可以开始操作了,这些书的背景都不涉及现在的大陆政府,危险系数比较低。
魏明告诉龚必扬:“我们也希望能引进台湾作家的作品,比如白先勇的小说,你可以去找我们领队聊一聊。”
“哦,那可太好了,我和白先勇先生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哦,这样啊。”魏明不易察觉地拉开距离,这龚必扬圆脸络腮胡,该不会是那种关系的好朋友吧?
魏明知道白先勇先生的属性,他并不歧视gay,但现在是不是已经有艾子了?他比较注重安全。
龚必扬离开后,魏红也过来了,她用英语熟练地跟麦克米伦的工作人员聊天,魏明继续看小黄书。
等了一个多小时,梅琳达捧着几本书过来了,同时跟她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个白人男子。
昨天开幕式上远远见过,书展主席卫浩世先生。
卫浩世40多岁,一脸大胡子,还有些秃顶,正值壮年的他执掌法兰克福书展才几年时间,就开创了主题馆,还把有着十亿市场的中国请回了书展,而且每一年的书展成交量增幅都在10%以上,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就在刚刚,经过他的劝说,32个非洲国家的400家出版社终于答应给他一个面子,只闭馆一天,明天就重新开馆。
恰好梅琳达碰见了卫浩世,说起了七号馆闭馆一事,卫浩世忙表示歉意,这是早就和麦克米伦出版社定好的事情,却让人家白跑了一趟。
他跟梅琳达约定明天照常举办活动,到时候会亲自到场参加,走着走着两人到了五号馆外,梅琳达又请卫浩世去麦克米伦的展位前指导一下工作,顺便引荐给魏明,大家都姓wei嘛。
一个非英语国家的作者想要获得全球知名度,除了自身写作功力以及译者的水平外,还有两点很重要,奖项和书展。
所以梅琳达也有意让魏明和卫浩世这位书展第一人处好关系。
而卫浩世对魏明也很好奇,一个作家,不仅横跨儿童文学和严肃文学两个领域,而且还是一名出色的音乐家,哪怕在德国也能经常听到他和莎拉·布莱曼合作的两首歌,确实水准很高。
现在他对魏明又多了一份好奇,听梅琳达说,她手上那些关于南非的书籍是魏明要看的。
所以mr.why,why?
魏明接过那些书:“我在中国算是阅读量很丰富了,也看过很多国际新闻,之前却并不清楚在南非有上千万黑人遭受着不公平待遇,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被限制在百分之十的土地上,我人微言轻,可能做不了什么,但起码可以做到了解,不做一个糊涂虫,当看到那些横幅的时候也能有一个明确的立场。”
卫浩世惊喜地点点头:“你跟我认识的那些德国华人不太一样,他们老实本分,好像对世界不太感兴趣,只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而你,mr.why却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难怪你能写出世界通行的优秀作品。”
“其实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极富探索欲,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只是他们没有条件出门看世界,”魏明晃着手上的书,“作为能够出来的人,或许我可以把我看到的世界告诉他们。”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魏明自己心中也微微一动,自己已经出过两次国了,是否可以写一些真实的关于外国的文章呢,不偏不倚,公正客观。
这样起码将来当年轻的朋友看到《读者》《青年文摘》上那些失智文章的时候还有人能站出来说一句:“可魏明老师写过一篇文章,上面说德国的大城市也会下雨内涝,日本人也不是人人都喝马桶水啊!”
魏明正想着,而这时卫浩世已经鼓起了掌:“说得好,这正是图书交流的意义,也是法兰克福书展想要看到的,希望有更多图书翻译成中文,也希望可以看到中国的图书走出来。”
上完价值,卫浩世又对魏明发出邀请,下午君特·格拉斯会来书展举办一个见面会。
君特·格拉斯是如今西德文学界的排面人物,卫浩世邀请了几个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参加。
此前魏明并不在受邀之列,毕竟他现在儿童文学作家的属性更大,而君特·格拉斯的文学可是严肃而生猛的。
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去年由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德国电影《铁皮鼓》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前还曾斩获戛纳最高荣誉金棕榈。
怕魏明不认识君特·格拉斯,卫浩世还特意介绍了一下此君的成就,他不仅是一名作家、诗人、画家,也是一名政治家。
魏明确实了解的没那么深,但说起《铁皮鼓》,他还是很熟悉的,这算是他最喜欢的德国电影之一,看过不止一遍。
“所以mr.why你要不要也过来听一听。”
“当然。”魏明爽快应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