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征西军司,目前虽暂时不得前往渭北,但麾下能调用的兵马依然有十余万,其中甚至还不包括张方所部。刘羡主动以劣势兵力进攻长安,实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哪怕是打算佯攻,以牵制为主,可两军一旦近距离相接,想要再阵前分离,可不是一件易事。
刘羡久经战事,当然明白张光的顾虑。但他也明白,张光受困于关西太久,眼界没有得到开阔,也没有真正理解当今的局势,故而这忧虑并不必要。他笑道:“景武兄,我们这次去长安,虽然会经历一些困难,但没有你想得这么困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天下不只有关陇,其余人也想渔翁得利,而河间王也知晓这件事,只要他知道这个前提,就会有许多的顾忌,如果我们能给他再多些顾忌,便不会有真正的决战。”
从整个天下的局势来看,在卢志向刘羡遣使以后,整个关陇的战争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北军俨然化身为一支有形的大手,随时准备干涉关中的纷争。只要司马颙明白这一点,他就会产生顾忌,继而必须预留一部分力量,来提防可能出现的北军入关。
在这种前提下,司马颙必然不会贸然行动,而要先对刘羡进行试探,对河东军的实力进行评估。若是试探后得出结论,刘羡的实力强大,决战的风险很高,抑或是损失很大,他必然就会采取另外的策略;可若是试探后觉得,刘羡部的实力弱小,可以毕其功于一役,那他便会选择决战。
因此,刘羡在事先与幕僚们做谋划时,也一直在考虑利用这一点。从这个角度看,进攻长安的风险只是表面上的,只要能给司马颙施压,给他造成足够的心理压力,刘羡一方是有很大可能,最后安然撤退的。
换句话说,这也是一场人心之战,只不过不是为了民心,而是为了得到河间王的忌惮之心。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说明刘羡也不过是一介庸人,还遑论什么争天下呢?
故而刘羡为张光分析道:“景武兄,这将是一场意志的较量,只要我们能在意志上战胜河间王,纵然他拥有十倍兵力,若不敢用,又有何妨呢?”
这些言语成功说服了张光,张光把这些话告诉那些随行的雍州军军官,大家也恍然大悟,对刘羡的深谋远虑甚是佩服,都议论刘羡说:“数年未见,安乐公大勇未衰,更生大智啊!”
只是话说回来,对于方才的那些言语,刘羡其实心知肚明,其余人可以乐观松懈一些,但他不行。征西军司毕竟是全天下最强的军司,而作为总负责人,刘羡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故而他在路上行军之时,傍晚歇息之时,都会在心中一遍遍地推演之后的计划与细节,为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打下腹稿。
命运确实眷顾有准备的人,当刘羡南下至高陆后,李矩派遣郭方传来消息:没有出现意外,按照事先计划,他这一路已经顺利夺取陈仓。
在刘羡率众奔赴潼关的同时,李矩也率众二万,另领一路前往扶风郡。正如刘羡在冯翊郡的所作所为,李矩接连攻克下城防薄弱的池阳、美阳、郿县等城池,并在破城之后,在城中开仓放粮,遣散官吏。最终剑指陈仓,成功将其攻下。
陈仓既克,这也就意味着,整条入蜀的远徙通道,已经被彻底打开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仇池杨茂搜的回复,郭方向刘羡报告道:“主公,仇池王说,他将派三千骑兵前来助阵。”
“哦?”听到这个消息,刘羡问道:“仇池王有没有说,他派的是谁?”
“说了,好像是他国中的左贤王,也就是长子杨难敌。”
杨难敌?刘羡听到这个名字,顿时记起那位豪迈亲切的氐族青年,当即拍掌笑道:“好啊!看来我们的队伍愈发强盛了。”
此时他们大军所在的高陆城,是曹魏时新改的名字,在此之前的数千年,都名叫高陵。地如其名,高陆城位在一片名叫奉正原的高塬之上,因为其状如陵墓,故而称之为高陵。加上此地距离渭水不远,向西南约二十里处,便是东渭桥之所在。故而军官们都说,要是想要在渭北牵制西军,在这里扎营最为合适。
但刘羡却不以为然,他对诸将说道:“既然说好了要施压,哪怕是佯攻,也要假戏真做。哪有说要进攻长安,却连渭水都不过的道理?我们不能在高陆扎营。”
“那该到何处扎营?”诸将对于刘羡的话,半信半疑,毕竟渡过渭水后,便是长安城郊,到长安城的北城墙的距离,恐怕连十里都没有。先不说与长安近在咫尺,没有回旋的余地,这其中的空间,也不支持四万人扎营啊?
刘羡当然也权衡过这个问题,如果留在渭北,未免显得进取心不足,不足以惊骇西军。而进入渭南,与长安间的空间过于狭小,即使不想要决战,也不得不决战,这是地理所决定的。必须要把握住一个合适的分寸,在这两者间取得一个平衡。
而这个平衡,刘羡已找到了,他道:
“我们可转移到咸阳原上,大部分人留在北岸,临水立营。另挑选前锋五千人渡河,占领三座渭桥,在南岸临水扎营,南北互为援助。”
诸将闻言,顿时明悟:既不能全部移营渭南,不如挑选精锐,部分移营。这样不至于没有回旋的空间,导致双方被迫决战,同时也能对长安产生威胁。如此一来,西军必然要在长安这片战场上,与刘羡进行对峙。
恰在此时,斥候传来消息,西军主力已经出现在霸城附近,不日便将抵达长安。
在天下人的瞩目之下,这一幕戏的两个主角,都要抵达舞台了。
值此时刻,刘羡微微瞑目,用指节敲击了两下剑鞘,继而睁开双眼,对李盛嘱咐道:“宾硕,帮我安排一下,我要到茂陵祭祖。”
“先暖暖场子,让诸位都热闹热闹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