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项国武上门
陈露阳快速將郝逢春的意见写下来。
还没写完呢,曹青杭也开口道:
“还有你们做的火塞,我看设计上的锥口尺寸误差在±0.2mm以內,但建议优化为±0.1mm,这样可以適配更多缸盖种类。”
紧跟著,坐在一旁的技术员也凑过来说:
“我觉得你们喷嘴管壁厚略大,容易影响喷油雾化方向,喷出来的油束不够均匀。最好能在截面角度上做点调整,这样雾化会更充分。”
黄见山低声咳了一下,也发表意见:“软管垫片建议增加一个『双层梯台限位槽』,避免长期挤压下去形变,容易渗漏。这点在货车上尤其明显。”
好傢伙……
陈露阳一边奋笔疾书,一边眼珠子越发发亮。
这一桌人你一言我一语,句句都是乾货。
他心里清楚,这些可不是隨便閒聊,是几十年经验积攒下来的真东西!
每一个改动意见,背后都对应著数不清的车间试验、故障检修和报废样本。
“火塞精度一收紧,发动机的点火效率就能稳一层;”
“喷嘴管壁厚一改,油耗和雾化方向就能省一分;”
“软管垫片多一道限位槽,渗漏的问题就能少一半。”
这些话要是搁在外头,得多少人请吃饭、托关係都不一定能听到。
陈露阳边写边暗暗咬牙感慨:
要是能把张楠领过来就好了!
那小子画图纸有天赋,但终归是学生。
若能在这种场合跟著一帮老专家和骨干们混个半个月,
就算不开口,光是看、光是听,也能学到书本里没有的东西。
王轻舟坐在旁边,表情轻鬆柔和的看著陈露阳与厂里的技术员们进行交流。
只见青年的腰板微微前倾,手里笔不停歇,几乎恨不得把眾人的话一句不落全都刻在纸上。
登时,一阵暖意涌上心头。
机械厂后继有人吶。
王轻舟心里微微安慰。
眼下厂里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肯学肯乾的年轻人。
可是再安慰,厂长的时间也是时间。
眼看王轻舟低头看了一眼表,於岸山马上开口,止住了陈露阳的问话。
“行了小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有其他不懂的私下去问。”
会议算是告一段落。
眾人纷纷起身,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吱啦”一响。
王轻舟带头站起,大家也跟著一齐站起来。
他抬眼看见曹青杭,隨口问了句:“小曹,听说你前几天喝酒喝到医院去了?”
曹青杭笑道:“那几天身体有点不舒服,正赶上喝了点酒,就犯了病,去医院躺了躺,已经没事了。”
王轻舟一边往外走,一边悠悠开口:
“可不能仗著年轻就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不注意,结果落下了一身毛病。到老了,才知道吃亏在这儿。”
话音一顿,他又补了一句:“身体本来就不结实,要是身边再有几个不省心的气你,那可真是更难受了。”
说完,他还特意回头瞟了一眼陈露阳。
陈露阳愣了下,眨巴著眼:???
——看我干啥?我啥时候气过您了?
王轻舟没给他琢磨的工夫,缓声叮嘱道:“小陈啊,別光一门心思守著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进出口预展的事儿,是咱厂的头等大事,你得多上上心。”
陈露阳立刻一收神,挺直腰板,正色表態:“保证完成任务!”
…………
这一场会开下来。
嗯~咋说呢。
挺闹心吶!
陈露阳低头瞅著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面勾勾画画,密密麻麻记了不少东西。
可一条条捋下来,却越看越彆扭。
真邪了门了……
不管是油路软管鼓包渗油,还是新车试验里橡胶硬度偏差过大,主要问题都指向自己分管的橡胶车间。
这也就是厂长和副厂长对自己还挺好,没说啥。
换成別的车间主任,估计早就被喊起来,罚站著开会了。
但是没有办法。
橡胶车间本就是厂里的短板。
当初差点儿被並掉就不说了,能保留下来都是领导们为了给陈露阳一个平台,权衡再三的结果。
虽然这两年,橡胶车间在陈露阳的奔走下,原料有了保证,硫化剂也得到了解决,还扩充了不少工人力量。
可是材料和技术的缺口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想要把问题压下去,就只能靠两条路:
要么,就继续向外部爭取支持。无论是市里还是部里,只要有机会就去要点新设备、新工艺;
要么,把厂里有限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摸索出一套属於自己的稳定经验,把眼下的短板慢慢补上。
而第二个“要么”,怎么都比第一个“要么”来的慢。
“项国武不是在橡胶厂研究再生橡胶技术么!”
“他到底研究咋样了啊!”
陈露阳皱著眉头,手指在本上敲了敲。
说起来,项国武確实是离厂时间太久了。
他身为主任,確实是在队伍管理上有不足。
要是项国武再不回来,於公於私,他都得去橡胶厂走一趟。
说来也巧,
当天晚上,陈露阳刚吃完饭没多久,陈家小院就传来了敲门声。
“谁啊?”
陈露阳披著袄跑出堂屋,
门一开,只见项国武有些拘谨的站在门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