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又岂能不是最优的选择?
当然——
这个最优的选择,並非是要將大位传於顾氏。
他相信顾氏。
纵使他这样做了,顾氏也绝对不会接受。
这个选择,只是將这份希望交予顾氏。
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更关乎大宋未来的国运。
电光火石之间,这个念头自赵匡胤心中汹涌而起,再难压抑。
他紧紧凝视著顾瑾,迎上对方的目光,重重頷首:“朕,明白了!”
说罢,他径直取过案上笔墨,就在顾瑾面前挥毫书写起来。
顾瑾惊愕地望著这一幕,不解赵匡胤意欲何为。
而赵匡胤並未多言,直至最后一笔落定,方將那道墨跡未乾的詔书递向顾瑾:“怀瑜,若朕离去之后,我大宋当真生变——”
“汝可奉此詔,行废立之事,以定社稷!”
“此詔非比寻常,乃传世之詔,永镇国本。”
“自今日起,顾氏当永镇大宋朝纲,朕要你答应——宋祚不亡,顾氏不归巨鹿!”
他目光灼灼,语气斩钉截铁,帝王威仪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顾瑾双手接过詔书,神情骤变,心头剧震。
他万万没料到赵匡胤竟然会做出这种选择。
虽然在此之前,赵匡胤便已经许诺过了顾氏当为天下武宗魁首。
但这种事,他又岂会在意呢?
顾氏这千年以来已经经歷的太多了。
王朝更叠。
一代人与一代君王之间的种种事,皆是顾氏不曾忘却的东西。
甭说是顾瑾这个当代最为优秀的顾氏子弟了。
纵使是其他人也都明白,一时只是一时,在这王朝更叠期间,顾氏终將辉煌与落幕。
但如今这可完全不同了。
赵匡胤给了明確的詔令!
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並且与之前顾氏所收之詔令完全不同。
给与顾氏永远的权利,甚至是废立皇帝之事。
简单来说——
赵匡胤就是在避免歷史再现。
自己的后世儿孙因不喜顾氏,將顾氏重新打压回巨鹿之內。
总言之,这是將举国都交给了顾氏!
和將皇位给与顾氏已然没什么区別了,作为开国之君,面对后世的大宋皇帝,顾氏完全可以以家族的声望加之这个詔令当做立世之本,驳斥回任何皇帝的詔令!
甭说是顾瑾,甚至就连顾易此时此刻都有些懵了。
他万万不曾想到。
赵匡胤竟然会在这个时代做出这种选择。
“唐宗宋祖.”
他忍不住的喃喃自语。
其实顾易从始至终都未曾小覷过任何时代的英豪。
在他看来,这些人家能够在青史之中留下名字,那无论如何都是那个时代最加耀眼的存在。
但直至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终究是小覷了这些足矣堪称为跨时代的英豪。
天命之说的衰败.
儒家思想的叠代.
种种的因果,似乎在这一刻全然显现了出来。
或许当他选择让顾氏成立学院,並播下新思想的种子之时,歷史便再也难以回到最开始的模样了。
这或许就正式顾氏子弟限制不散的根本原因。
在经过了千年的传承之后。
顾氏终是彻底影响到了整个九州,成为了九州內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山。
这一切,都在如今得到了完整的印证。
在原本歷史之中。
赵匡胤以“文治”留名,被世人称为“唐宗宋祖”。
其虽未曾能够做到统一天下。
但却以自己极具政治智慧的谋略,对整个九州的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再次使九州从黑暗的时光之中重归正轨而扬名。
而如今的他,则同样也是如此。
顺著新思想的萌芽,开始引导著整个九州朝著另一条线索发展。
虽然顾易现在也无法得知这所带来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
但亦是让他难以平静下来。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更大的压力。
一切的发展就真的如同他所猜测的一般。
当新思想於这个礼仪崩坏的时代开,九州重现百家爭鸣之时,顾氏便终將迎来截至目前最大的考验了。
如今在加上了这一茬。
他很难想像,接下来顾氏会遭受到什么样的压制。
以他手中的这些成就点,真的能够扛下去嘛?
顾易心念一动,默默点开了游戏的“背包”,看著上面近两百万的成就点,整个人的心情也是愈发的沉重。
到了如今,已经不是他操控不操控的问题了。
歷史已经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即使有著始终不断的修正力,九州也定將难以回到当初那般。
如今顾氏已经彻底被推到了第一线。
所需要的是真正的大才。
无论是他也好,亦或是后世的顾氏子弟也罢,都需要眾志成城,来共同应对这一切。
想著,顾易的表情也是不由的愈发复杂。
主帐之中。
此刻仍是一阵死寂。
顾瑾整个人都愣住了,看著手中的圣旨表情极为复杂。
直至过去了良久之后他这才反应了过来,旋即连忙朝著赵匡胤大拜了下去,双手持著圣旨,认真说道:“陛下,此詔干係国本,非人臣所敢受。”
“臣——万不敢领命!”
“怀瑜无需多言。”赵匡胤丝毫都不犹豫,淡定的摆了摆手:“朕心意已决,断不会更改。”
“朕不日便將此詔明发天下,公示朝野。”
“后世若有流言蜚语,千秋唾骂——”
他微微一笑,笑容里带著几分不屑,更带著几分盖世雄主独有的傲岸与担当:“朕这个造反起家的皇帝,一力担之!”
言毕,他亲手扶起顾瑾,不容拒绝地將詔书重新按回对方掌中,隨即拍了拍他的肩,声音沉厚而清晰:
“去。”
“传朕旨意,立刻召晋王前来。”
“朕,要见一见他。”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的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