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5章 其实也没你说的那么好了(4k)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405章 其实也没你说的那么好了(4k)

高振东思索良久,握了握拳头。

干!只是不急着干。

反正现在外面的人,连热成像都还不怎么利索呢,不用非常急。

但是这些东西既然到手了,哪怕是浮光掠影的一点点东西,都能省下日后相关领域的同志们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每位同志的这些看不见的资源都是极为宝贵的,也许这里面的三两页纸,就能让一位曾经抱憾而去,只能等着自己的学生和后辈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前辈,在精力最为旺盛的年代结出属于自己的硕果。

而他们的学生和后辈,就能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攀上更高的高峰。

高振东把剩下的部分放回了存储库中,慢慢来的话,那三分厂的同志们可有得忙咯。

他将抽出来的雷达隐身涂料部分的内容,打了一个加密压缩包,存到一张软盘里,然后给三分厂内保的同志打了个电话。

这种内容,哪怕是高振东满脑子的好货,都显得异常的小心,哪怕是加密文件,他都要放到软盘上,通过机要通道发实体过去。

如此一来,可靠性和原本的机要件基本一致,同时加密的软盘又再次大大的提高了保密能力。

而三分厂的内保,里面来自哪儿的人都有,高振东总能找到他想找的人。

很快,两位同志赶到高振东这里,取走了那张轻飘飘的软盘。

而差不多同时,军通所,两位同志正在对着一台电脑发愣。

“还是慢,传输实时或者准实时消息的话,时效性上还是太差,应用受限。”

“c6132n要好一点,不过没有本质的区别。”

“已经这么快了,这个算法的运算量怎么这么大啊。”一位同志耷拉着脸。

他们有个非常好的想法,经过努力,结合最新的网络传输交换协议成果,原理和流程上都走通了,但只有一个地方没通。

——速度。

按照他们的想法,是想用jgm-2,也就是没有公开的椭圆曲线公开密钥加密算法,进行公开密钥算法的加密报文传输。

不过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jgm-2算法的速度那可不是一般的慢,对于c6108或者单片机这个级别的芯片来说,完全吃不下来。

如果是对时效性没有要求的报文还好说一点,慢慢解密呗,如果有时效性要求的实时报文,或者准实时报文,这个算法所需的运算量还是有点太大。

等到报文解密完毕,黄菜都凉了。

“要不,我们去找一下那一位同志?”一位同志问道。

“是不是有点夸张了,这个事情不大,有点不太好吧?”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其他同志知道他说的是谁。

“你别看不大,但是连c6132n这种最新的计算机都解决不了,那从能力上是真的很难解决了。而且c6132n的价格和产量,估摸着也不可能让我们大量的应用到普及型终端里面去吧?”

c6132n好一点,毕竟速度快了那么多,但是这个级别的机器,真就不是能随便普及使用到普通终端里去的。

别说普通,就算是高级一点的也不行。

国外连c6108这个级别的都没法敞开了用,相比之下,军通所的同志和我们的部队已经是非常幸福。

其他同志沉默了,对于算力这种一力降十会的指标,那真的是有就有,没有就真没有。

再小的问题,沾上了运算能力不足这个硬指标,几乎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要说方向,大概只有两个——优化算法,提升算力。

而这两个方向,大概都是军通所的同志们现在很难办到的。jgm-2算法的核心他们是没法优化的,仅仅是优化一下运算的代码,并没有什么用,毕竟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在那儿摆着呢。

至于提升算力……呵呵呵,他们现在只能等,而从c6132n发布的时间节点来看,短时间之内,更新的器件估计是想都别想。

“那要不……我们试着联系一下?”那位同志还是很好说话的,非常热心,有求必应,前提是他有空并且在京城。

军通所的同志们辗转打通了高振东的电话,表达了有难题想要咨询一下的想法。

高振东倒是挺高兴,有难题,那说明有动作,没动作哪儿来的难题。而且他也想换换脑子,正好。

“什么问题,说吧。”这个电话是专线进来的,如果不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倒是可以在上面直接说。

“高总工,是这样……”

同志们把碰到的问题大致的说了一遍,听得高振东有点懵。

“你们为什么要在实时或者准实时通信设备里,用上非对称加密算法啊?”

这肯定是难题,别说我们手上现有器件这点儿能力,就算是到了21世纪,那些在现在看来运算能力堪称天文数字的嵌入式cpu,都不敢揽这个瓷器活。

对面的同志道:“我们的想法,本来是想实现动态密钥系统。”

没等他继续说下去,高振东打断了他的话:“也就是说,你们想动态分发密钥,随时根据需要更换密钥是吧?”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觉得,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高级通信终端的保密性能。”军通所的同志们大为高兴,和高总工说话就是省事,不用说完,他都能猜到。

果然是这样,高振东笑道:“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可能,那就是用gm-1对称加密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军通所的同志在那头回答道:“我们考虑过,但是这样的话,就需要在更换密钥的时候,把新的对称加密密钥下发下去,但是这样的话,万一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通信终端没有收到这个更换密钥的报文,那它们将无法解密更换密钥后的报文。”

高振东在电话里笑了起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正常加解密仍然使用gm-1,你们只要在换密钥的时候,用jgm-2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传输就行。这样一来,对于终端,解密运算的压力仅仅在更换密钥的那一条报文,日常加解密依然是运算速度很快的gm-1。”

他不知道对面的同志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方案,这事儿什么原因都有可能,不必深究,不管多聪明的人,偶尔干一次类似2条8mm钢缆代替16mm钢缆的事情,并不奇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