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一点星际大舞台,有活儿你就来的架势,和几十年后高振东在网上看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直播和短视频,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本质区别,非要说的话,大概是他们干的这些事情更烧钱,用的技术更高级。
居然能有这收获,运气不错,再是零散的技术,总之也是技术。能知道别人准备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段探测陌生的星球,也是不小的收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盘点下来一统计,发现还真有点东西。不过都零零散散的,不成体系,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
毕竟不是参与总体,能有这些收获不错了。
一位同志没忍住:“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们是不是可以上载人航天了?”
说起这个,不管是谁,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哪怕是不赞成搞这个的,都是如此。
领导看了一眼高振东。
这位同志的建议,瞬间就把会场的氛围给点爆了。
“我认为可以,至少技术上是如此。返回式卫星的宇宙飞船底子,加上这段时间我们的收获,是可以考虑上载人航天了。”
这个说法到不能说是太疯狂,看起来好像底子都有,狠狠的努力一下,好像也还能够得着。
“不行不行,太烧钱了,主要是暂时没什么实际的价值,除了飞个人上去,亲眼证明一下地球真的是个球,别的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
“我也觉得有点浪费,主要是现有载荷,也开展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空间实验,仅仅是为了放个人上去,意义不大。”
“可是我们应该要考虑到,放个人上去,本来就是一种意义。这对于提振人民的信心,有极大的帮助。”
“我也这么想,同志们想想看,我们始终是要飞上天的,这一步早晚都要走,为什么不早走?在开展复杂的空间试验之前,本来就需要最基础的、仅仅是放个人上去的这种验证步骤,一步一步的走向真正有人空间实验室,最基础的载人航天就好像是吃七个馒头吃饱了的第一个馒头,不能说它没用,所以说仅仅放个飞人上去没意义这种看法,我认为不对。”
“我也没说没有技术意义,我的意思,是太烧钱,在现阶段没有意义,事物总是动态发展的嘛,我们等它发展到条件成熟再去做不是更合适?”
同志们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委里的领导同志,也没制止,这件事情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适,让同志们把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讨论来讨论去,有同志发现了有位大神还猫在一边没说话。
高振东委员。
这一位在航天的具体技术上颇有建树,拿出来不少好东西,包括机电、材料、能源、控制、轨道、姿态、通信、应用载荷等等,要说在技术上评价的话,没有他的评价,同志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
“高委员,来,你来评评理,这个东西到底是搞合适还是不搞合适。”一位同志眼睛一亮,转头就把火烧到了高振东这里。
恶意倒是没有,就是想知道这位技术大牛的看法。
委领导有些幸灾乐祸的看了高振东一眼,叫你躲,现在躲不过去了吧,我不点你名,自然有人点你的名,你小子在这个领域露头太多,光芒四射,想躲是躲不掉的。
瞥见了领导的眼神,同志们也把目光都转了过来,高振东有些无奈的合上了正在奋笔疾书的本子,他的确是想躲的,毕竟他的想法早就在委领导面前表达过了,没必要再说一遍,没想到还是躲不掉。
“这个事情啊,同志们说得都有道理……”
如果这是场球赛,而同志们是观众的话,恐怕就嘘声四起了,一~~~~~~,高委员,你搁这儿和稀泥来了。
好在这不是球赛,所以同志们只是盯着高振东的眼睛,盯得更紧了。
“就我个人来说,这个事情肯定是要搞的,至于是早还是晚,是大搞还是小搞,主要是看一件事情,其实和技术没什么关系……”
和技术没关系?同志们有点不太明白,但是领导那边,却是打起了精神,和技术没关系的话,那和他的关系可就大了,而且他还要随时注意高振东别说秃噜嘴,不是技术方面,而是别的。
“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想成为世界第三极……”
卧槽!他还真敢说!领导就知道这小子一但被逼急了,放出来的都是大招,要么是技术上的,要么是别的。
他连忙接过话来:“成为第三级世界的榜样,为第三世界国家穷苦大众展示这条道路的力量,我们肯定是想的。”
极与级,音同意不同。
高振东很是佩服的看了一眼领导,押韵都押这儿来了啊,厉害厉害,这都能硬生生的给转回来。
不过他老人家都这么说了,高振东也不能沿着自己的原意往下说了,就这么继续吧,反正意思到了就行:“嗯,对,想早一点成为第三世界的榜样,那我们就搞快一点,如果觉得这件事情需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那我们就搞慢一点。”
同志们有点吃不准高振东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你到底是要慢一点还是快一点?
“具体点嘛。”领导那边看热闹不怕事情大。
高振东没办法了:“我的想法,是脚步不能停,但也不能快。”
这说法就新鲜了。
“不能停,不能快?”委总工沉吟道。
“对,这个事情如果彻底停滞,放在一边不去理会,不科学也不合理,等到需要的时候从头去做,那费的时间可就长了。但是现在就大干快上,也不合理,毕竟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航天虽然不算很烧钱,但毕竟是烧钱的,而且就算是航天事业本身,也有很多更值得在现阶段去做的事情。”
我们的载人航天不算很烧钱这个事情,别人不知道,高振东还能不知道?
他这番话不能说没道理,也很能说服人,同志们都认真的在思考高振东的话。
高振东却是继续道:“所以我觉得啊,脚步不要停,也就是一些相关的技术,例如航天器返回、空间维生、大推力火箭、深空测控等技术,可以先走起来,这里面有不少技术,在别的航天活动中也是用得到的,先搞着,一举多得。说得难听点,现在的这火箭,想要打个什么都不干就是绕几圈的航天员上去,都办不到。”
同志们纷纷点头,虽然这话仔细听起来有点难听,带着点儿“没学爬就学走”的味道,但是这个建议,是个两难自解的建议。
不是不搞,只是先搞多用的、急需的、必要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搞,到时候自然而然就成了。
“如此一来,既没给当前更为急需的航天应用带来太大的影响,同时也没耽误载人航天的脚步,我们有句老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只要没站着不动,那就总有迎来胜利的一天!”高振东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不怕慢,就怕站,言简意赅,很接地气,但又生动形象。
“哗啦啦……”同志们都被他话中的热情给带动了起来,纷纷鼓掌,太有感染力了,高振东同志不但有技术,还有思路,也有年轻同志特有的那种朝气和热情。
看着热烈鼓掌的同志们,委领导有些哭笑不得,这个稀泥,总归是让他给和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