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在家吗?”
贾政问道。
“在的在的。”
突然上门,说明贾政有急事。
王信很快迎了出来。
“政公。”
王信脸上挂着疑问。
“山东那边出事了,别人都在留心,怎么就你见不到人影了呢。”贾政不客气的问道。
老丈人对女婿。
虽然王信的品级比贾政高,但是武官的品级与文官的品级是两回事,并不是一个系统,何况以文制武,文的地位远高于武。
再加上贾政的身份和地位,特别是成为王信的岳父后,说话的语气就不同了。
“总不是顺势而为。”
王信笑着说道,边迎着贾政去客厅。
客厅中间放了一个火盆,里面是管家新引燃的柴炭,所以客厅里的温度还不算高,贾政有些冷,王信见状说道:“不如去书房?”
书房的房间小,贾政摇了摇头。
“山东那边自从闹出暴民暴乱,已过了大半个月,最新的消息并不好,不但没有控制住,反而越演越烈,朝廷的意思是不能再耽误,免得引起更大的骚乱。”
说着,贾政仔细打量王信的神色。
“政公为何这般看我?”
王信笑道。
“你从军以来讲究名声,这回不同以往,朝廷急着用兵平息民乱,已经有要出动京营的说法,我和几位同僚商量过,其实是你的机会。”
贾政语气严肃,担心的看着王信。
王信没有意外。
后世都在玩笑山东。
其实自古以来,山东都是造反重地。
如新莽时期的赤眉军,三国时期的青州军黄巾军,连家属在内百万余人,最后被曹操收编,有自古山东出反贼之谚语。
王信没有出声。
贾政急了,“你如果不争取,被别人争取了,你有没有想过后果?”
“不进则退嘛。”
王信轻松笑道。
贾政越发不懂,急道:“你既然懂这个理,为何不去争呢。”
朝廷如果要派出京营,那么谁带兵,带谁的兵,这其中的说头就大了。
王信如果不带兵,别人带了兵出发,王信岂不是更控制不住右路军了?张吉甫和朱伟两人有矛盾,可谁都不会愿意王信真的控制住右路。
这些道理,哪怕贾政自己不懂,别人会懂。
这就是不进则退的道理。
如果王信能带兵出征,靠着战功和战场上的指挥权,哪怕不能进一步,至少能保证不退一步。
而如果别的人带兵出征,王信必然要退一步。
这是大将的方面。
至于更上一层,是谁负责整个大军,那又是一番争斗。
朱伟肯定想要掌握这个机会的。
张吉甫则必然不愿意朱伟获得这个机会。
王信想了想。
贾政这个人不够聪明,很多事情告诉了他,其实并不好,因为此人很多事同样也身不由己,万一透露了出去,反而容易坏了自己的事。
王信摇了摇头。
“这件事真正能决定的人是张阁老,张阁老绝不会用我的。”
“那就不争了?”
贾政急了。
贾政也听说了一些,如大同那边闹得厉害。
看样子,王信要失去对大同西军的控制,如果这边右路军又没有掌控,那这几年好不容易到手的一下子鸡飞蛋打,现在取得的优势化为灰烬。
“我与我府上的几位门客都是这么认为,朝廷已经在试探民间的口风,既然放出了风,等民间适应了,要不了多久会有京营出军的正式命令。”
“京营四军里,张吉甫盯得最紧的是东军,东军这回成为了风眼。无论派出多少大军,东军必然会在其中,至少精锐要出动,左路可能不会动,本部和右路必然会动。”
“王信,这件事不能不争,否则前功尽弃,你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贾政忧心忡忡的告诫。
贾政的门客有不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再是架子,总有几句能摸到事实。
大差不差,与自己所想的区别不大,但是王信有自己的主意,那就是顺势而为。
舍得舍得。
先把自己的人舍出去。
不都是想要吗?
给你们。
换成别人不敢这么干,自己却敢这么做。
无论是大同西军,还是现在的右路军,谁想要就拿去,拿去了重要拉拢吧,重要给好处吧,这就是衣炮弹。
能不能吃下衣,然后把炮弹打回去。
一般人没有这个自信。
这样的动作,的确能利益最大化,可自古没人会这么做。
唯一的缺点是不能透露出去。
如汤平要是告诉他的老丈人,他只效忠自己。
如王英告诉李威,他支持的是自己。
那别人要掀桌子的。
王信现在不愿意别人掀桌子,只想顺顺利利的熬过朝局的纷争,也不愿意被挤下牌桌,成为别人的筹码,那么顺势而为,打枪的不要就挺好。
“让我出征带兵去平百姓,我担心我做不到。”
王信淡然道。
贾政急了。
不光是自己,他的那些门客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因为百姓的原因,王信不去争,宁愿浪费这个机会。
“王信,你要明白很多事身不由己,如果你不争,以后你更没有资格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贾政苦口婆心。
各种大道理。
王信始终不松口。
贾政无奈回去,听到贾政带回来的消息,几位门客大为失望。
消息也传出去了不少。
“情理之中,不出意料。”
朱伟听到关于王信的消息和传闻后,继续看着自己的公文,语气颇为平静。
“的确。”
“是王信的做派。”
“那河西营怎么办?”
朱胜功有些眼馋。
“一并带着吧,我要争取这次挂帅出征的机会,如果把河西营留下,说不定张吉甫要拉拢王信了。”朱伟毫不犹豫的说道。
整个东军,朱伟不会给张吉甫一丝机会。
“河西营交给我带。”
朱胜功也不再客气。
朱伟沉思了片刻,随后点了点头。
这回他必定要成功,借助这次的机会,牢牢掌控回东军,并且培养儿子实打实的战功,万不能错过天赐良机。
他巴不得山东的灾民闹得越大越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