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争夺
王信的三进院。
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提着木桶,跳着脚高高兴兴经过巷门来到角院,角院种了两棵树,树下系着三只羊低着头吃盆子里的草。
“羊啊羊,今天也要多多产奶哦。”
少女活泼的开始挤奶。
几年前和家人从山东流离失所来到京师,最后被老爷收留,曾经的苦难已经无影无踪,现在只有一个快快乐乐的小女生。
穿着干净朴素,又款式不错的新衣服,脸上几颗淡淡的雀斑,更添三分青春之气。
老爷家的活并不多,而且每个月都有工钱。
签订了契约。
如果他们想要离开,需要提前一个月打招呼,否则会扣掉这个月的工钱。
而如果老爷要开除他们,除非他们犯了大错,否则老爷要赔钱给他们,不过相比较能留下来干活,谁都不愿意离开。
每旬有两天假,而且另有节假。
老爷还承诺。
如果在家里干活到五十岁,那么家里会养老,提供每日的吃食,不能开革出去。
老爷把这些都签订到了契约里。
比起父亲内心的不安,更希望是传统的方式,少女则更喜欢现在的契约,她觉得老爷是天下最好的人。
此时。
耳房里的炉子炉门外的拨片盖得严实,于是炉子中的火也是最小的状态,上面铁锅里的羊奶始终没有沸腾,保持在温热的状态。
王信没有温度计,凭借着感觉,凭着烫手但不至于烫伤的地步,大概在六十度左右。
煮上两刻钟。
这就是后世注明的巴氏消毒法,不光杀死鲜奶中大多数的病菌和腐败菌,又保存了大多数的营养,同时成功实现鲜牛奶保质期延长到七天。
如果在冬天里,保质期可以延长更久。
“时辰到了。”
石敢当从外头跑进来,告诉王信时间,王信连忙去找毛巾。
“我带来了。”
石敢当早有准备,主动把铁锅端下来,王信也没有多言,扶着瓷器瓶子,石敢当默契的去拿勺子,一勺一勺的把温热羊奶倒入瓷器瓶子。
“这活不用你干,府里又不是没人。”
王信看不惯的说道。
石敢当一脸不爽。
王信见状,笑了笑,便不再多言,再说下去,石敢当要生气了。
府里的事是府里的事。
王信现在每年的俸禄有五百两,还有聚众昌那边军官的补贴,他的品级每年为四百五十两,等于拿双薪,请一名佣工要不了几个钱。
请上二十个佣工,一年也不到二百两。
何况王信没有请这么多人。
算上他们总共才十几人。
他又不吃山珍海味,虽然也没有虐待自己,但是全家人的开销,一年能有三百两算不得了了,怎么都会有剩下的。
石敢当他们是自己的亲卫,保护自己的安全是他们的职责,至于家里的活计,王信并不喜欢让石敢当他们去做。
说来也怪。
别家是想着法的使唤兵士,兵士们躲都躲不过去。
王信这边则是石敢当他们主动找活干,特别是平儿生了儿子后,一个个比王信都还忙。
“鲜鱼还要等一等。”
石敢当一边放好瓷瓶,一边交代:“集市上的鲜鱼好多都焉儿吧唧的,史平去了渡口,看那边有没有刚刚捉上来的鲜鱼。”
王信无奈。
“也不用这么讲究。”
自己虽然做了许多事,不过大多是顺手的事,如煮羊奶。
平儿的奶水有点不足,王信不愿意请奶妈,于是辛苦去找了几头产奶的羊回来,平时可以给孩子喝,然后是鲜鱼。
今天王信打算弄鲫鱼豆腐汤。
只要不是死鱼,又不是后世许多药水超标的,并不需要太过用劲。
可能是受到自己的影响,石敢当他们比自己都小心,王信只能告诫自己,要收敛一些了,免得影响出去。
石敢当没说话,只管干自己的事。
他和史平收到了许多交代。
有大同那边的兄弟们,也有京营的兄弟们,都要他们照顾好总镇。
总镇不拘小节,那是总镇性子好,他们可不是。
王信端着两瓶羊奶,趁着现在还温热端进去内院,如今天气变冷,要不了一会,鲜羊奶就变冷了,所以王信走的很快。
平儿和晴雯在房间里。
贾府安排来帮忙的几名婆子,王信见平儿已经适应,于是便道了谢,各个封了一个红包后送了回去。
有晴雯帮忙,外头还有几名小丫头,王信不觉得有什么带不过来的事。
“怎么样?”
“嘘。”
晴雯早就听到脚步,向门口的王信示意。
王信见状放轻脚步,情不自禁露出笑脸,小声道:“刚才还在吵闹,这一会儿的功夫又睡着了?”
屋子里的火炕下半夜凉了,早上重新添了柴火,屋子里的温度暖和的很。
平儿坐在炕上,披着一床被子,怀里抱着一个襁褓,胸前打湿了一片,凸起的鼓鼓的,王信下意识看了两眼,晴雯发现后,翻了个白眼。
平儿整个人都透着幸福。
轻声轻语道:“刚才为了点奶,他可能吃累了。”
“肯定累。”
王信说道。
“你怎么知道?”晴雯不服气。
王信笑着看向晴雯,说道:“你没听过一句老话?”
“什么话?老话那么多,我怎么知道是哪一句。”晴雯一点也不客气。
王信没有责怪。
晴雯这几夜都没有睡好,比谁都用心,王信看在眼里,怎么会与她生气呢,这个小丫头片子,心底里把这里当家,王信更没有道理去生气。
“把吃奶的劲用出来。”
王信笑道。
晴雯想了想,还真是这个理,憋不住笑,装不出来了,无语道:“信爷你不去忙外头的事,天天就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诶。”
“你不懂。”
王信边说边坐到炕边,平儿轻轻露出一角,王信刚好可以看到襁褓里的小面孔,睡得十分香甜。
“外头的事啊,该我忙的时候,谁都不会让我闲下来,不该我忙的时候,那就不要在外头乱晃,反而惹别人烦,在家里陪陪你们多好。”
晴雯这回没有反对,听到这句话,眼睛笑弯了。
“信爷自己说的,可不能骗人。”
“好像我骗过你似的。”
平儿抱着儿子,甜蜜的望着王信。
屋子被隔开。
外间是厅房,里间有个炕,靠着窗户还有卧榻,卧榻中间是茶几,上墙刷的干净,并没有挂什么字画,糊窗户的油纸也是刚换的。
又厚又保暖,虽然现在有玻璃,王信并不打算换。
听着信爷和晴雯斗嘴,平儿觉得太满意了。
内院人不多,较为安静。
大街上因为天冷的缘故,人影稀疏。
贾政第一次来到王信的住处。
坐在轿子里,掀开帘子,打量王信的住处,只觉有些寒酸,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政老爷。”
门房里的亲兵认出了贾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