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林黛玉的不解
第一个客人是朱胜功。
王信不想见客,平儿终于顺利生下一子,母子平安,不过有些事情并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做,王信得知朱胜功来了,只能出来迎接。
朱胜功并没有在乎王信有了儿子。
朱胜功有一妻五妾,早就有了五六个儿女,简单的恭喜了王信几句后,朱胜功告知了来意。
“大都督的恩情,我一定不会忘记。”
王信打起精神。
“没必要,咱们又不是外人,自己人肯定帮自己人。”朱胜功笑道,接着话锋一转,“这回你看清楚张吉甫的真面目了吧。”
王信没有直接回复。
朱胜功知道王信的性子,不以为然,主动道:“张吉甫过河拆桥,你帮他做了多少事,他说丢弃就丢弃了,完全没有要帮你的意思。”
“你什么时候能升到提督?”
任由朱胜功抱怨下去,朱胜功能说半天,王信没有耐心去听,直接转移话题。
果然。
听到这句话,朱胜功眼睛一亮,随后又变得颓废。
“怎么了?”
王信故意好奇道。
朱胜功叹了口气,语气颇为无奈:“我没有实打实的战功。”
朱伟年近六十,朱胜功也快四十岁。
记得第一次见朱伟的时候,朱伟才五十四五的岁数,朱胜功也才三十出头,时间过得真快,论年轻正是年富力强,所以诚如朱胜功所言,差的是战功。
这个理由的确是个理由,其实行不行还是上面一句话。
张吉甫非要卡,那就没有办法了。
“且熬着吧,反正是你家的也跑不了。”
王信说道。
倭寇难在难防,而东南无精兵可用,所以最后出动了京营,如今倭患渐消了下去,各处难用到京营,用到京营的都会是大规模的战争。
去年大同军北伐都没有用到京营。
因为用京营太贵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大同军也不可能北伐,能像自己这么便宜的实在是没有。
朱胜功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人情,知道王信是个聪明人,于是很快离开,并不想多留,不知道王信今天家里有事,什么也没带。
朱胜功走了。
王信没有急着回去看儿子。
如果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许多事情,王信并没顾忌。
现在多了妻小。
很多事情,王信就得考虑起来。
并不是谋取权力,而是自己已经到了这样的位置,躲是躲不起来的,退也不容易退,毕竟自己得罪了不少人,如果退下去,有人报复怎么办?
东军右路。
自己一定要拿在手,还有大同西军。
抓住了这两支军队,那么自己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动摇,再有林如海的剧中调和,无论未来怎么办,自己面对的局势都会比较平缓些。
如果皇帝亲征。
皇帝要是相信林如海,那么自己能继续带兵,顶多在哪里带兵。
如果皇帝不相信自己,有了林如海的关照,自己大不了交出兵权,当个闲散武官也饿不死,自己已经是二品总兵,就算没有实差也不愁吃穿。
而万一与原来的轨迹发生变故,如皇帝没有亲征。
手握两支大军,自己也能更加从容应对。
所以无论如何,自己手里必须有筹码。
张吉甫想要拿下东军,必须压下朱伟,朱伟势弱,与张吉甫直面冲突风险太大,因此必然支持自己坐镇右路,林如海对人心的算计的确不可思议。
难怪他能在巡盐御史上一呆多年,更是在皇帝和太上皇之间找到了敏感的平衡地位。
不过朱伟支持自己归支持,不代表他支持自己真的掌握右路军。
所以自己又该如何呢。
能不能掌控右路军,这就是自己的本事,光靠计谋无用,计谋只能来做规划,最后落实还是需要自己。
必须要给别人一个认为能掌控自己的软肋。
一个好掌控的王信,与一个无所下手的王信,对于上位者而言,或者对于统治阶级而言,一个有软肋的百姓才是安定因素。
无论是张吉甫,还是朱伟。
自己要让他们安心一些。
“让晴雯来。”
王信吩咐道。
内院忙的一锅粥。
平儿生了个大胖小子,皆大欢喜,累的动弹不得,稳婆们有经验,指挥着一切,晴雯在旁边帮忙,被包裹起来的襁褓,小心翼翼躺在炕上。
晴雯亲自看顾,生怕有个闪失。
此时。
院门口有个小男孩东张西望,有人看到了,认清楚是府里的人,便问道:“看什么呢?”
“管家让我来说,老爷让晴雯姐姐去一趟。”
那媳妇一听,连忙去屋里找晴雯。
晴雯吓了一跳,这个时候没有大事,王信必不会找她,连忙交代了又交代,“我不回来的时候,你一定不要离开,什么事都交给别人去做,一定要看好少爷。”
“省得省的,我哪里也不去。”
那媳妇用力点头。
晴雯没有喊醒平儿,不放心的离开。
心里一路忐忑,等到了书房见到王信,看到王信脸上的严肃,晴雯也打起了精神。
“我已经让人去备车马,你换身衣服去一趟贾府。”
王信看到晴雯脸上的疲惫,不忍心的说道。
晴雯愣了愣。
大眼睛扑闪扑闪,怀疑自己听错了。
王信知道晴雯想什么,没有多解释,而是认真交代。
“一个是向贾府告知平儿生下一子,特别是当面告诉老太太,感谢老太太调养出来的好人,我王信给老太太磕头了。”
“二个是告诉探春,跟她说家里都好,不要担心。”
晴雯越听越气。
特别是和探春说的话,如果平儿姐姐听到,心里会多伤心,她一定不会抱怨信爷,但是一定会在晚上偷偷伤心。
晴雯大着胆子,不服开口。
“信爷。”
王信挥了挥手,打断晴雯的话,认真道:“按照我的吩咐去做,晴雯,不要办砸了。”
晴雯愣住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信爷一定有他的理由,晴雯懂了,认真的点了点头。
晴雯虽然有时候心直口快,其实是个聪明的丫头,只是不愿意忍而已,让晴雯去做,王信还是比较放心的。
贾府是个风口。
很多事都会传出去。
这可能也是贾府下人们养成嚼舌的由来之一,毕竟贾府的下人太会嚼舌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