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贾府这个舆论风暴中心,勋贵子弟们如何能尽快得到各类八卦呢。
没有权力的人之间讲八卦是八卦。
有了权力的人之间讲八卦就是政治。
马车是现成的,王信还叫来了石敢当。
石敢当和几名弟兄正为总镇有后的事情高兴的要喝酒,没想到会收到吩咐护送晴雯去贾府,知道不是小事,石敢当早就和车马在门口等候。
晴雯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坐上了马车。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
晴雯到了贾府,很快先见到了贾母。
平儿要生了,具体哪一天生,贾母等人并不知道,听到晴雯来了的消息,贾母连忙道:“快让她进来。”
晴雯进了垂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内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嬛。
她们大多认得晴雯,晴雯也认得出她们。
“才刚老太太还念呢,记挂着平儿姐姐,可巧你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栊,一面听得人回话:“晴雯姑娘到了。”
晴雯进了房,此时只有贾母,并王熙凤在,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些长辈已经离开了,姑娘们也在园子里,王熙凤自从不再管事,多半呆在贾母处。
“可是平儿丫头生了?”
贾母急忙问道。
晴雯进来跪下,刚要磕头,王熙凤笑着扶住,“你快回答老太太的话吧。”
“回老太太,平儿姐姐生了个大胖小子,信爷特命我来告知,信爷说感激老太太带出的好丫头,还说要来给老太太磕头。”
晴雯脆声说道。
王熙凤扶起晴雯起来的手怔了怔,很快恢复如常,只不过下意识打量晴雯一眼,不禁内心揣摩。
贾母闻言大喜。
“让他别来了,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如今有了儿子定了性,以后才更加踏实,不过平儿丫头虽不错,可也不能越规矩。”
贾母敲打了两句,又笑道:“王信是个懂事的人,我老人家就相信他了。”
晴雯连忙说道:“信爷安排我来,还让我专门去见三姑娘。”
“要说什么?”
“信爷告诉三姑娘,家里一切都好,请三姑娘安心。”
贾母越发满意,王熙凤倒有些迟疑,感觉不像王信平日的作风,不过她也不会揭穿王信,只是心里忍不住计较,这这又是为了哪番。
贾母让人收拾了一些礼品,让晴雯一并带回去。
至于给探春的话,贾母也让府里的丫鬟去说,并不需要晴雯亲自转达。
而平儿生了儿子,还有王信让晴雯来府里的消息,很快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贾府,贾府人来人往,家生子里都有做县官的,还有为了前程,把妹妹安顿到贾府住的。
更有薛姨妈这样的亲戚,还有各类的门客门生,什么样的人都有。
所以任何消息到了贾府,犹如经过了龙卷风的洗礼,很快甩到京城各处,要不了几天就能传遍京城。
大观园反而清净了些许。
迎春即将出嫁,贾赦安排的匆忙,探春更不好出面,惜春还是小孩子一个。
林黛玉乐得清净。
紫鹃打了一壶热水回到屋里,给茶壶换了热水。
“奇了怪,信爷虽然是好意,府里上下都欢喜,却唯独疏漏了平儿姐姐,信爷这回可不够细心,看来还是做官大了,人肯定也变了。”
紫鹃有两三年没见王信。
那时候还小,现在大了些,虽然回想起来依然是不错的回忆,终归是儿时的记忆。
林黛玉懒洋洋的歪在炕上,手里还捧着一本书。
看到小姐手里的书,紫鹃又感慨道:“别人家的姑娘看书也是看诗词文章,咱们的小姐倒好,要当个账房先生了。”
自从信爷以前让小姐帮忙,小姐从那时候,竟然留下了看这些算数书的习惯。
紫鹃不懂。
又费时又枯燥,看起来都累。
林黛玉听到紫鹃打趣自己,这才坐直了小背,就是那么一挺,偏变得可爱起来,紫鹃心里暗叹,自家小姐实在不得了。
以前就不得了,可终归是小女孩。
如今虽然也还小,但是已经藏不住了。
不过紫鹃心里得意,自家的小姐就是了不起。
“你怎么还是喜欢嚼舌头啊,都快成长舌妇了。”林黛玉叹了一声长气,又举起小手衬起脸蛋,精致的下巴挤成一团,刚才的漂亮不见了,变成了傲娇模样。
明明被小姐说成是长舌妇,紫鹃却生不起气来,笑道:“我本来是好心,生怕小姐闷着。”
“倒是我的不是了,让你受委屈了,给你赔不是。”
林黛玉小嘴巴巴着。
明明在说道歉的话,紫鹃哭笑不得,倒是像小姐受了委屈,实在是令人怜惜,我见犹怜,紫鹃实在不知道天底下还能有这样出色的人。
于是坐下陪林黛玉一起发呆。
林黛玉不觉得王信会变性子,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都说王信在大观园就对贾府的姑娘一见钟情。
王信真喜欢探春?
林黛玉感觉不出来,那么王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无论是为什么,王信都不应该做。
探春姑娘其实很可怜的。
都说探春很厉害,林黛玉却觉得,探春其实比迎春都要敏感,只不过迎春选择了认命,而探春选择了拼命,用尽一切办法去争取。
因为探春比迎春更敏感和自卑。
“唉。”
“王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林黛玉愁眉苦脸,觉得王信好不公平。
“不好啦。”
“不好啦。”
林黛玉小脸愁苦,紫鹃习惯了小姐这番模样,反正小姐每天心思不在这里就在那里,有时候又觉得信爷当初给小姐找份事情做也不错。
小姐厉害的很,太多的聪明,闲下来反而容易东想西想。
主仆正在安静的时候,外头大呼小叫闯进来一人。
“宝丫头。”
林黛玉眼睛一亮,立即端起长辈的架子,准备好好训一训人。
薛宝琴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哪能不明白林黛玉的盘算,当即大声道:“大哥哥又要打仗了,我可是第一时间来告诉你的。”
林黛玉意懒如柳眠烟,无趣道:“他哪一年不打仗,有什么惊讶的。”
薛宝琴无话可说。
的确如此。
“这回不同。”
薛宝琴不服气道:“以前都是倭寇,胡人什么的,这次是百姓。”
林黛玉看了过去。
薛宝琴白嫩小脸一脸认真道:“山东那边饥民造反了。”
薛宝琴听哥哥说的。
朝廷邸报里的暴民,其实就是饥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