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慕容垂十二岁就勇冠三军。
乱世之中,人成熟的快一些。
“儿谨记阿父教诲。”刘义兴拱手一礼。
“好。”刘道规轻抚其背。
心中却莫名想起了两个侄儿义符和义真,兄长什么都好,就是对几个儿子太溺爱了,年纪轻轻,性情乖戾娇纵,比自己的儿子差多了。
一场晚宴,顺便招待了刘怀慎、沈庆之、檀道济三人。
几年历练下来,三人都有不小变化,身上的气质也跟以往不一样。
尤其是檀道济,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仿佛一柄出鞘的宝剑。
刘怀慎和沈庆之越发沉稳了,静如渊岳。
“荆襄之事就托付给诸位。”刘道规举起酒杯。
三人同时举杯,“将军放心,我等定竭心尽力辅佐公子!”
翌日,刘道规带着一万西府军,七千北府军登船,顺汉水而下,至夏口与刘钟的一万三千水军汇合。
长江如练,白帆如云,无数桅杆竖起,刺向天穹。
十五艘楼船横在江心,如同巨兽,睥睨两岸的山川城池。
每艘楼船上都挂着两面大纛,一面是“晋”,一面是“刘”,楼船之后跟着艨艟斗舰等各种战舰。
船舷上的拍竿、重弩宛如巨兽獠牙森森。
最后面跟着三四十艘装运粮草、人员料船和漕船。
非但人能上船,连战马也能上船。
几声鼓响,楼船向北岸驶来。
“拜见将军!”
士气如烈火,喊声如奔雷,令人心驰神往。
刘道规不用想就知道是刘钟鼓捣出来的把戏,不过也能凭此一窥水军战力。
“北伐!”
岸上的西府军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模的阅兵,有人忍不住高呼起来。
随着这一声高呼,北伐之声响彻云霄。
他们北伐的决心比刘道规更热切。
而在北伐这面大旗之下,西府和北府的隔阂也消失了。
刘道规登上最大的楼船“飞云”,士卒的热情达到顶点,仿佛长江都沸腾起来,到处都是挥舞的旌旗。
闹腾了半个时辰方才停歇。
大军启行,经武昌至寻常,岸边一支人马肃立。
“报,江州刺史何无忌请求一同北伐。”斥候踩着走舸驶来。
“他来作甚?”刘遵哼唧了一声。
刘道规扫了南岸的这支人马,三千余众,盔甲鲜明,阵列森严,一看就是北府精锐,“准了,令李大目驱船接应他们。”
主动请战和下令出战完全是两个概念。
何无忌与刘毅不同,他虽一心中兴晋室,本质上还是为了匡扶社稷,恢复华夏,是个有抱负的热血男儿。
若能将他拉拢过来,拥晋势力会削弱很多。
这一战是奔着灭国去的,手上三万人马只是先锋。
兄长刘裕在建康召集北府诸部和民夫,随时驰援战场,何无忌的三千精锐主动加入,自然是好事。
十几艘漕船靠岸,何无忌领着人马上船。
“拜见骠骑将军。”何无忌昂首挺胸,极有北府猛将风范。
“何兄不必多礼,今燕虏残暴不仁,某率北府西府吊民伐罪,还望何兄鼎力相助,诛灭南燕!”
不管立场如何,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何无忌昂声道:“慕容超残杀我民,掠青壮为乐工,供其淫乐,是可忍孰不可忍,将军但有差遣,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何兄此言,贼寇必灭!”刘道规大笑。
大军继续顺东而下,刘道规本想去建康与刘裕聚一聚,但上一次慕容超占到便宜后,食髓知味,回去休整一个月,立即卷土重来,挥兵三万攻打兰陵郡。
王仲德亲自镇守氶城,王元德在外救援,没有攻下,但周围城池,都被燕军洗劫。
这一次比往常更凶残,越到晋人,一个不留,皆残杀之。
凭借骑兵优势到处烧杀,兵锋一度推进到彭城之下。
淮泗人心惶惶。
刘道规只能加快行军,赶赴战场,迎战慕容超这条疯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