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诸葛恪便收起了诸葛亮亲笔信,告退而去。
“希望不是我担心的那样吧,若不然,一场腥风血雨,只怕是再所难免了…”
诸葛亮轻摇着羽扇,目光望着关中方向,眼中掠起深深担忧,口中喃喃自语。
……
斜谷,汉营。
中军大帐内。
刘禅以手托额,静静坐在案几后,听着帐外那霖霖雨声,满脸皆是心烦意乱。
烦他心者,两者事。
一是昨日刘备派人前来大营,那使者带着天子的旨意,虽赞许了他的胆魄决断,夸他有勇有谋,却又委宛的斥责了他独断专行,不听从萧和的谏言。
被父亲斥责,他心中自然十分烦闷。
第二件事,则是大军入斜谷口不久,汉中便春雨普降,使得道路泥泞不堪,粮草也转运不便。
而张鲁亲统的汉中军团,似乎早有准备,抢先一步占据了兴势山有利地形。
兴势山地势险要,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张鲁的军队在山上安营扎寨,摆出拒守之势,挡住了他大军的去路。
刘禅和他的十万汉军,就此被堵在了兴势山北的谷道之中,连营十里而不得进。
“满宠,贾逵之流,智计终究还是有限,也不能为吾想出一个破局妙计,唉~~”
刘禅空酒杯砸在了案几上,他口中一声叹息,颇有几分失望的意味。
身旁一位年轻的宦侍,见刘禅心情烦闷,忙小心翼翼为刘禅添满了酒。
“论智计,天下自然是无人能比得上大司马,殿下纵然不令大司马随军,那马谡,邓艾皆也大司马弟子,同样是智计计不凡。”
宦侍一边奉酒,口中还碎碎念道:
“小人不太明白,殿下为何不点那二人军前效力,或许能为殿下想出破局奇策,眼前的困境便能迎刃而解。”
身为宦侍,一介奴婢而已,竟然敢质问当朝太子,还敢评议朝廷重臣。
这宦侍显然是刘禅心腹,且从小伺候,关系既是主奴又有几分伙伴关系在内。
“黄皓啊,你还没看明白吗?”
刘禅重新拿起酒杯,在他手中缓缓转动,眼神森冷,意味深长道:
“吾将来登基之后,是要做一番开天辟地的大事业,吾要对大汉朝大刀阔斧的变革,吾要让我大汉子民人人如龙!”
“吾想办成这些大事,势必就要得到朝臣们的支持才行。”
“可那萧伯温明显不会支持吾变革,还有诸葛孔明,陆伯言,顾元叹这些人,皆也是食古不化的守旧之徒,多半也不会支持吾。”
“吾若要变革,他们必会抵触,强行推行变革的话,必然又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这些皆为荆扬功臣的领袖,他们不支持吾,整个荆扬功臣集团就不会支持吾,荆扬功臣集团在大汉朝中势力最强,若他们不支持吾,吾之变革焉能推行?”
“还有你说的那个马谡,还有那邓艾,皆也是他们荆扬人,必然会站在荆扬功臣集团那边。”
“你说,吾此番南征,能点那二人的将吗?”
对黄皓这个心腹宦官,刘禅不再隐瞒,终于吐出了心中压抑已久的苦水。
这也是他生平头一次,向第二个人,吐露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还有对萧和等荆扬功臣的不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