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衙门那几个官吏,能处理的过来吗?”
“百姓生活中遇到难题,找谁来解决?”
“他们找谁,就是依附於谁。”
“所以百姓只是名义上依附於朝廷。”
毕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吗,这就是大义,但也只有一个大义名分。
“事实上百姓真正依附的,是能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人。”
“在汉唐时期,他们依附的是世家。”
“世家消亡后,他们依附於宗族。”
朱標恍然大悟:“所以你一直强调,要拓展衙门的职能,就是和宗族抢夺百姓的依附关係。”
马鈺頜首道:“不完全是,不过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朝廷管的越多,宗族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但一个族群的构建,光有依附关係还不行。”
“百姓能依附於大明,也能依附於別的蛮夷政权。”
“真正要构建一个族群,需要一个纽带。”
“没有这个纽带,终归只是一盘散沙。”
朱標精神一振,终於说到他最关心的问题了:
“你以为大明该以何为纽带?”
马鈺肯定的道:“文化。”
文化?
这个回答让朱標有些失望,他本以为马鈺会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新思想。
没想到还是老生常谈。
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的要求有些过高了。
就算马鈺凭空想出一种新概念作为纽带,难道就真的能適用大明吗?
反而是以文化为纽带,已经得到了歷史的验证,是切实可行的,
但这么做也有难题“文化为纽带倒也不是不行,但之前你也说过,只有读过书的人才会產生文化认同感。”
“普通人大多是没机会读书的,要如何让他们產生认同感?”
马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文化来源於哪里?”
不等朱標回答,他自顾自的说道:“来源於歷史。”
“先让百姓泛泛的了解歷史,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叫汉人,为什么叫华夏。”
“至於你刚才问题的,如何让普通人了解这些。”
“其实很简单,歌颂英雄。”
“按照朝代顺序,每个时期挑选两三个英雄人物,或者某一个重大歷史事件。”
“將其编写成故事,然后以说书的方式,將故事讲给百姓听。”
“枯燥的歷史大家很难记住,但鲜活的歷史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
“而英雄是一个族群最重要的精神承载,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我们族群的英雄被广为传颂的时候,认同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能需要几十年才会有效果。”
“可一旦完成,就能从最基层构建族群意识。”
“到时候就算我们的族群再次陷入低谷,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
“蒙元这样拒绝汉化的族群再想统治天下,就会变得几乎不可能。”
朱標陷入了沉思,他要衡量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马鈺长吁了口气,终於把这个概念说完了。
事实上,他可以照抄前世的民族概念。
但民族是欧洲殖民者,为了分化被殖民者才搞出来的概念。
只不过当一个概念被发明之后,就会脱离发明者的掌控。
殖民者更想不到的是,民族概念才是最適合弱者的敘事方式。
因为弱者很难把百姓团结起来反抗殖民者。
而民族恰恰是最好用的纽带。
属於是殖民者手把手教被殖民者如何团结,如何反抗。
全世界都被捲入了民族敘事,被殖民者靠著民族为纽带,集中力量成功推翻了殖民霸权。
但是—
但是对於强者,尤其是对於华夏这种文化强者来说,民族敘事优劣参半。
甚至弊大於利。
原因很简单,不利於民族大融合。
华夏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可以融合一个又一个族群。
每一个汉人王朝的出现,都必然会迎来一次民族大融合。
华夏本身就是发源於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然后一统黄河流域。
后来南下吸收了长江流域的部落文明。
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属性。
从西周到秦汉隋唐,期间更是有无数族群被融合。
甚至被大家喷的宋朝,都以文化融合过诸多族群。
可自从全世界陷入民族敘事的逻辑怪圈,民族融合几乎就停滯了。
不但停滯,民族反而越来越多。
很多在血缘上明明是一个族群,就因为一个生活在山上,一个生活在山下,就被划分成了两个民族。
成了两个民族,就要相互切割,就会產生事端。
为什么华夏周边的国家,在文化上总是与华夏產生矛盾?
这就是民族敘事带来的后遗症。
那些国家自古以来就深受华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脱离了华夏文化他们连自己的歷史都搞不清楚。
可是在民族敘事逻辑下,他们必须要塑造独立的歷史文化体系。
那么和华夏文化做切割,將华夏的文化遗產偷走,就成了必然要走的路子。
当年美帝为了和带英做切割,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美帝英语和带英英语是有区別的。
这种区別並不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为了和带英做切割,美帝人为製造出来的。
这就是民族敘事逻辑带来的后遗症,无端生出了许多事端。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民族敘事对弱者有利。
但现在大明是强者。
目前的华夏依然全面领先全世界,且大明已经完成又一次的天下一统。
华夏的主体汉人重新主导一切,新的民族大融合契机已经成熟。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这个世界能搞文化敘事的,只有华夏文明。
其他文明都太单薄,支撑不起文化敘事逻辑。
前世沙俄曾经尝试用文化同化被征服的族群,建立一个大罗斯民族。
可惜他单薄的文化,支撑不起这个雄心,最终失败。
而华夏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文化財富。
搞民族敘事,就是主动放弃文化优势。
马鈺自然不会去干这种事情。
不过民族敘事的很多优点倒是可以吸收,用来推广华夏文化,扩大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