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代号:绮遇(6k二合一求月票!)
周砚缓缓睁开眼睛,两行清泪从眼角滑落。
双目无神,两眼空空的躺了好一会,眼球才跟着转动起来。
他感觉好像看了一场很长很长的电影,旁观了老太太最艰苦的十余年人生,也见证了那些年那些人,为保卫家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后劲太足,缓了一会,周砚才从床上爬起来,晃了晃有些昏沉的脑袋,拉开床头灯,拿起床头的手表看了一眼。
八点半。
他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是八点左右。
退出记忆之后,他应该躺了有二三十分钟。
所以,进入记忆,大概率外界时间没有流逝。
或者跟读取菜谱一样,只有两三分钟的凝滞时间。
挺好的,这样不用担心进入记忆被卡住几个小时毫无知觉。
从床边的柜子上拿过本子,拧开派克钢笔,周砚在纸上刷刷写下几个名字,再拉了几条线,把人物关系标注上。
当年风度翩翩的段兴邦已经去世,邱绮守着邱家老宅而非婚后与段兴邦一起度过更多时光的段家老宅,说明她的心结并非来自寿终正寝的段兴邦,更有可能是曾经有过婚约,却因为战争最终错过的汪遇。
汪遇拉出一条线,周砚在后边写上汪然,顿了顿,又标注了一个‘?’。
建国之后,汪遇被押回了嘉州,接受审判。
他曾担任国党高官,长期活跃于港澳粤沿海区域,应该是最容易离开的那一批人。
周砚在张淑芬的记忆中看到了周毅为他整理的小部分材料,汪遇在1941年加入共·党,成为卧底,主要负责通过国·党渠道为我党运输急需的药物。
可惜接头人和上线皆已牺牲,自证困难重重,周毅休假三个月,几乎一直在为此事奔波,托了许多关系,终于找到了一些眉目。
资料上交之后,张淑芬因为没有渠道,并未跟进,后续也无人通知她,所以汪遇的结局如何,有待查证。
现在要查这个事情,应该不难,周砚可以求小叔去调资料,只要不涉密,肯定能查到结果。
周砚既期待汪大爷就是汪遇,又不希望他是。
因为汪遇实在太苦了。
“国难当前,山河破碎,何以家为?我当以身许国,救国为先!”
他的话依稀还在耳边回响,振聋发聩!
他这一生,无愧于国家,却误了自己一辈子。
周砚看着纸上的名字,一张张鲜活的脸浮现在眼前,许久才把笔记本合上。
或许在他们自己的记忆中,许多事情都已经变得模糊。
他何其有幸,还能通过张淑芬的记忆碎片,看到他们年轻时的模样。
“赞美老太太!”周砚笑着自语道。
关系已经厘清,明天先去找汪大爷,验证一下他的猜想。
然后再去一趟嘉州邱家,接触邱绮,看如何才能通过他掌握的这些信息为她解开心结。
卤牛肉!
周砚打开面板,看向了那金光闪闪的【卤牛肉】菜谱。
这可是他的敲门砖。
卤牛肉这道菜,对于邱绮来说应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周砚躺回床上,点开菜谱。
略微失神,知识随即进入脑海。
周砚本身对于卤牛肉已经掌握到【不错】境。
所以卤牛肉的高阶经验包很快便吸收完毕,随即回过神来。
【卤牛肉(高级):99999/100000】
面板之中,卤牛肉的等级信息随即更新。
他扫了一眼其他各项数据。
火候、调味、刀工都有显著提升!
果然每天高强度的做菜,还是非常涨熟练度和水平的。
不错!
把这件事了结之后,就可以上线卤牛肉了!
拉过被子,周砚倒头就睡。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周师傅和老周师傅便骑着车出门买菜去了。
“我听说票证要取消了,以后摆摊卖的肉价和供销社的就要一个价了,猪肉、牛肉、羊肉都按这个政策来,嘉州那边这两天已经开始试点推行。”路上,周淼和周砚说道。
周砚闻言眼睛一亮:“真的?嘉州要是开始了,苏稽肯定马上也会跟上,不然这差价,跑一趟嘉州也是划算的!”
这对于他们这些个体户来说可是好消息,特别是他这饭店,每天用肉量已经超过一百斤。
价格一旦放开,肉的成本能降一半左右。
如果菜品的价格不变,那纯肉菜的毛利能从50%直接提升到70%以上。
当然,有些菜品的价格也可以适量降低,或者增加份量,来提升性价比,吸引更多的客人。
比如红烧排骨,现在的价格是一块六一份,用半斤排骨,成本就占到了一块一,毛利才五毛钱,卖的还行,经常有一份、两份剩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
排骨价格如果从一块八一斤降到九毛钱一斤,那食材成本直接能降到六毛五,毛利近一块钱。
哪怕营业额不变,那饭店的净利润也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我听杀牛的同行和刀儿匠说,蓉城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应该不得假,就这两天的事。”周淼笑着点头,“放开了好啊,之前大家都是拿着票去供销社买肉,嫌我们卖的贵,稍不注意卖不完就要亏本。要是价格放开,就供销社那些鼻孔朝天的营业员,哪里卖的过我们。”
“说得对,这就是市场经济。”周砚笑着点头。
“那饭店的菜价要调整不?”
“不调。”周砚非常果决,摇头道:“如今客人们已经认可了我们的价格,而且就算下调一两毛钱,也很难靠价格让更多没有在外吃饭的客人进店消费。
经济在发展,下调的肉价我预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慢慢涨回去。
菜价往下调容易,但成本上涨后要想再涨回去,很有可能会招致客人的反感,从而流失更多的客人。”
周淼若有所思的点头,觉得周砚这话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经济确实在快速发展,这两年尤为明显。
万元户以前谁敢想?
可这一两年在报纸上已经常能看到关于万元户的报道。
果然,肉价相关消息最灵通的,绝对是卖肉的。
今天周砚去买牛肉和卖猪肉的时候,杀牛匠和刀儿匠们都提到了这件事,对此看法和老周同志是一致的,都认为这对于他们这些个体户是利好。
“怎么买了三斤牛腱子?是准备做卤牛肉吗?”回去路上,周淼问道。
周砚笑着道:“对,我想先练练,本来觉得卤牛肉定价太贵,很难卖出去,但如果牛肉价格能降下来,那我定价也可以降一些,多一道卤牛肉,也能增加一些营业额。”
“挺好,当初你奶奶的卤牛肉,可是让苏稽大户们念念不忘。”周淼点头,脸上露出了几分怀念之色。
“我知道,您还跟着大伯他们给他们上门送肉嘛。”
“嗯?你怎么晓得?”周淼有些意外的看着他。
“额……奶奶教我卤肉的时候提起过,她说那时候她在桥头摆摊,就让你们一家一户去送肉,给她省了不少功夫。”周砚笑着回道。
周淼点头:“对头,不过那都是解放前的事情了,我也才五六岁,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后来大户们都往南方逃去,牛不让杀了,就只卖猪头肉,生意也没得那么好做了。”
“放心,往以后走,生意只会越来越好做,我们父子联手,做大做强!”周砚信心满满道。
周淼闻言也笑了:“要得!”
黄家兄妹今天也是一早就来了。
高强度骑行训练了四天,两人体型上变化还不太明显,但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善。
黄兵黑眼圈淡了许多,苍白虚弱的脸上有了一些血色,眼里也有了一些神采,看着比第一回见舒服不少。
黄莺把头发扎成了高马尾,圆脸红扑扑的,但气息平稳,看起来颇有活力,和刚开始那两天生无可恋的模样完全不同了。
“砚哥!”
“周老板。”
两人进门,先跟周砚打了声招呼,又和赵嬢嬢打招呼。
七点到店,店里才坐了三四个客人,周砚闲得很,站在门口跟赵嬢嬢摆龙门阵。
“你们倒是来的越来越早了。”周砚看着两人笑道。
“其实出门时间是差不多的,都是六点二十左右出门,不过我们俩现在骑的越来越快了,半个多小时就能到。”黄莺笑着应道,看着已经给她们端水来的赵嬢嬢,快步两步上前接过海碗,甜甜谢道:“谢谢赵嬢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