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廷辩
面对挑衅,李显穆并无特别的表情,甚至没有停下脚步,仅仅漠然瞥了一眼,就径自往奉天殿而已。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李显穆没说话,但那种略带蔑视的表情,意思很简单,你说得对,我就是宰相,你能怎样?
跟在李显穆身后的内阁众人,同时笑出了声,而后跟在李显穆身后离开。
“你……”
出言挑衅的礼部侍郎自然急切。
夏原吉拦住了他,呵斥道:“你在干什么,你就是这样和一位威望盛隆的尚书说话的吗?
还有没有一点规矩?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大粪吗?”
礼部侍郎愕然道:“你……”
他不理解为什么夏原吉会反过来呵斥他,而且这么不留情面,这句话让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蹇义也为之一惊。
“维喆。”蹇义劝道:“你方才太过分了,李侍郎也不过是愤然出言,你直接出口伤人,颇为不妥。”
夏原吉没回话,只冷哼了一声就往前走去,众人见状也都颇感疑惑和尴尬,还没上殿和李显穆激辩,自己人就先斗了起来,真是让人看笑话。
夏原吉之所以会如此,自然是因为之前他和李显穆聊过一次有关于宦官之事,明白李显穆心中所想。
他一开始听到皇帝如此抬举内阁压制六部,自然也是又惊又怒,但回过神来,便发觉这件事能抑制宦官干政,毕竟六部权责再大,距离皇帝太远了,只有内阁大学士这些近臣,才能更近距离的影响皇帝。
夏原吉虽然也执着于六部和内阁之争,但相对而言,他更在乎宦官干政的问题,他是坚决反对宦官干政的,认为一旦宦官干政,大明必然国将不国。
走在前面的李显穆等人自然听到了身后传来的争执、争吵,李显穆回身望向夏原吉,微微颔首。
内阁一行人也回身望去,而后低声交谈着,或许也是带着些疑惑。
如今重大的时刻,李祺自然在关注这件事。
见到夏原吉的反应,他有些感慨。
夏原吉自然是实干型的文臣,属于典型的循吏,即清正廉明的文臣。
夏原吉这样的人不多,这一类人有一个基本上相同的政治倾向,那就是对宦官干政的厌恶。
从永乐时代走来的大臣,亲眼目睹了郑和等人的壮举和功绩,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他们对宦官干政的排斥。
在明朝历史上,宦官在大部分时间中,等同于为非作歹的奸佞,且权势极大,那些权宦,内阁大学士乃至于六部尚书都要跪行,大太监王振更是厉害,王侯公主都要称呼王振为翁父,国公也要跪着给王振行礼。
但凡是性格刚直的官员,谁能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即便是能忍受,也不过是因为心中存了除掉这些阉宦的心罢了,譬如正德时期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为了除掉刘瑾,一直忍辱负重,一直到大获全胜后,立刻辞职。
很多人不由自主会站在皇帝的位置上,于是认为太监相对而言更好一点,但李祺不会这么想。
在他看来,如果说皇帝是光、暗兼有的生物,是好坏参半的存在,那太监就基本上完全是皇帝恶的那一面,历史上所有的贤宦加起来,也不如一个大太监造成的危害大。
这种完全不受制度控制、没有个人信仰、缺乏治国能力、接近朝廷中枢的怪胎,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
就算是有太监,那也应该是读书人阉了送进宫中,而不是让什么刘瑾、魏忠贤这种大字不识两个的人执掌天下。
这和从电子厂里面找个精神小伙去当国家元首有什么区别?
李祺的这种政治倾向自然影响到了李显穆,虽然李氏和郑和等不少太监都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但除了郑和这种的确有功绩的人之外,其他的都保持着审视的态度。
夏原吉感受到了李显穆的这种政治倾向,于是他愿意放下一直以来的文官内阁各派系间的争端,和李显穆携手同进。
心中这般想着,被召进宫中的大臣,已经进入了奉天殿中。
一看到皇帝议事的大殿,群臣便是一阵肃然。
当初太祖皇帝议事是一直在奉天殿,处理政务也在奉天殿,大朝会等事自然更是在奉天殿。
但太宗皇帝靖难功成时,奉天殿随着建文焚毁了,于是就在华盖殿议事,后来就一直固定在华盖殿,奉天殿只有大朝会等极其重要的场合,才会议事。
今日皇帝陛下选择这里,绝对不是一件意外情况,而是有意为之。
……
群臣入殿后,李显穆自然站在群臣班列之前的位置,其后则是吏部尚书蹇义以及户部尚书夏原吉,而后内阁一众以及其他众臣各自站定。
殿中的氛围有些凝重。
因为上首皇帝的面上一丝表情也没有,待众人都到齐之后,朱瞻基便径直开口道:“既然诸卿都到了,那朕就说两句。
今日早间时候,诸卿围聚在宫门之前,闹得人尽皆知,将朝廷的脸面踩在脚下,可真是威风的很呐!”
朱瞻基的声音中带着隐隐的怒气,他想过臣子们会反对,但反对到这种程度,真的是让他有些没想到,当时他在皇宫之中,听到这些大臣竟然聚在宫门前反对,当即就是眼前一黑。
让下面的百姓知道这件事后,他们会怎么看他这位皇帝,被这么多大臣反对,难道说他是个昏君吗?
几位尚书听到皇帝隐隐含着怒意的言语,当即就是心中一冷,知道这件事是真的有点惹怒皇帝了。
“臣等有罪!”
皇帝登基以来,从来都没有这样和大臣们讲过话。
许多人的视线都落在了群臣之前的李显穆身上,只见李显穆微微眯着眼,一幅事不关己的姿态,既没有得意,也没有凝重,就好像他真的置身事外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