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回音  逆流1981:从北影译制组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一个月三十块,和地方上的普通工人工资相差无几,但和二级工就有差距了,差15到20块左右。

许朝他爸就一个月四十五块,这时候工人吃香,演员也属於平头百姓。

据张金玲回忆,1970年她在湖北话剧团做演员的时候,一个月工资18元,每年涨4块钱,那时候每到年底她还得往家里邮寄一百块,生活相当节俭。

后几年她进了北影,就是出演《渡江侦察记》以后,工资成了30块,但是就算是北影厂的演员,演出补贴也就几毛钱,而且这几年拍戏不讲片酬。

她说她和刘小庆要出国交流的时候,或者接受採访之类的,只能到北影厂服装库去借衣服。

许朝一个月三十块,和北影厂普通演员的工资齐平,但补贴挺多,因为上峰鼓励引进这方面的人才,补贴是从国家手里发。

和他握手的同志语气殷切,生怕他改主意跑了似的。

许朝望向对面的同志,说定了和张桂兰几人一同北上:“除了下乡插队的时候,我还没出过南京城呢,很想有三两好友一起见见世面。”

对面同志更高兴了,打心眼里认为许朝有才华而不倨傲,很值得一起做同事。

许朝骑著那辆老二八大槓走了,顺手捎走了出版社一包“土特產”——各种稿纸和文具。

他的心情很好,经过一个下坡的时候踩著脚蹬子站起身来,大股的风迎面呼啸而来,把衬衫灌的鼓鼓的。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这种感觉他很久没有了,这个很久也包括了上辈子。

怎么形容呢,就是熟悉的街道重新焕发了光彩,看一切事物都变得焕然一新,心绪愉悦而又平静。

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上辈子高考结束的时候有过这么一回,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又有过这么一回,后来再进了外贸领域,就再没有过这种感觉了。

那时候谈的都是酒肉,问的都是钞票。

八十年代是个神奇的时代,这话没错。

直到许朝在院门口见到了许佳佳。

“怎么不进去吃饭,等我呢?”

许佳佳一晚上没睡,脸上难免显露出些疲態,但更像是迷惘,有点走神。

她为什么没睡著呢,许佳佳自个儿也说不清,是因为难过么?她没什么难过的,相反,因为得知了许朝找到了工作,许佳佳心里挺高兴的。

她就是有点懵,这消息消化了一半,做记者的职业病让她开始反思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发现自己对许朝做的……好像有点过分。

许佳佳这妹子吧,说成熟也算成熟,说不成熟也不成熟,於是就开始拧巴了。

许朝一眼就看懂了这小丫头片子的情绪,谁还不是从青春期过来的呢,人之常情。

“咋不说话,因为上回跟我吵了架,所以这辈子不打算和我说话了?”

许佳佳的拧巴差点因为许朝这句调侃烟消云散,这年纪的小丫头就是这样,容易伤春悲秋,尤其是搞文字工作的,特容易受这年头的反思文学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