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製组放映室里,程兰江正在埋头记录什么,放映机开著,幕布上是暂停著的。
许朝后脚到了,好奇看了过去,本子一页纸上密密麻麻的英文:“程姐,这么早!这是在抄写台词么?”
“你来啦!”
程兰江搁了笔,让许朝坐:“我先跟你讲讲咱们剧本翻译组的流程,首先就是製作台词本儿,就像我这样,你看看。”
许朝接了本子看,程兰江记录的极为细致,比如00:12:15-00:12:21,哪个角色说了什么台词,得一词不漏的记录下来。
八十年代的译製机器不够先进是肯定的,但许朝显然没想到,连台词本都得人工抄录。
所以译製片出片效率慢,人工必须损耗的时间是很长的。
程兰江继续介绍:
“像这样,咱们先把台词抄写下来,备註好时间,角色,先製作一本母本,然后根据需要,看看是否需要分角色製作单独的角色台词本,我估摸咱们这次不用。”
“咱们製作好了台词本以后,就得跟负责中译的口型员对接。”
许朝適时提问:“我有问题,英文和中文的词量不同,比如00:12:15-00:12:21,这人说了两个英文单词,但翻译成中文可能是四个字,这时间对不上啊!”
程兰江很有些惊艷地看向许朝,道:“小许同志,你不仅看法先进,工作也很敏锐啊!这个呀就是口型员和剪辑组共同负责的部分了。”
“一种是口型员根据音节数调整翻译音节,这个过程不仅要和电影帧数匹配,还要確保配音的时候,配音演员的唇形与原片唇形一致。”
“这里的唇形一般指的是开口闭口的时间,否则容易音画不同步。”
“第二种是剪辑组来剪切,比如中文配音的时长超过了原片的口型,剪辑组就得延长画面,在对话间隙里插入风景啊、物品特写啊,他们行內称作空镜。”
许朝一点即通,这不就是人工版adobe premiere pro(即视频剪辑软体pr)嘛!
標点,切片,插入空镜,一整套都是pr的运行流程,只是现在技术不成熟,所以都得人工来做。
程兰江看了看许朝:“有点负责,可能不是很能理解,不过没关係,你是头一回嘛。”
“能明白,其实欧美那边就有一种机器,能直接在剪辑室里描点,对照口型,插入音频,很是方便。”
许朝也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剪辑器,隨口胡诌的。
程兰江嘆了口气:“咱们也有这种高科技设备就好了,电影业译製业一定能飞上另一个高度。”
许朝道:“会有的,也就十几年的事儿吧!”
程兰江笑了:“我这辈子能用上就好了。欸,不说这个了,总之咱们的任务就是,製作台词本,確切描点,翻译英文台词,和口型员与剪辑师对接,等胶捲成片送审了,咱们就光荣完成任务了。”
许朝点点头:“这流程挺长的。”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程兰江应道:“是呀,所以说咱们译製组其实不分彼此,各个小组之间都得对接,连住宿都分配在一栋楼,就为了方便交流。”
俩人立即投入工作,为了方便对照,製作台词本由许朝俩人分別抄录一本。
许朝坐另一边,用一台小型的国產井冈山牌放映机投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