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大爷!”
“许朝同志是不是住这栋楼?”
许朝刚从食堂闪人返回红砖楼,一个穿裙装的女同志便在门卫接待室那块小窗户前问人。
他自觉来者不善,放轻了脚步,准备悄悄溜进楼梯口。
门卫老蒋却故意似的,一眼瞄著许朝,也不给他打掩护,大是热心肠似的扬了扬下巴。
“喏,你身后那位同志就是许朝。”
女同志转过身来,標誌的女生短髮,面庞端正,五官间透著一股英气,看长相大概三十多岁,肩挎一只女士小提包。
这造型一看,百分之八十是个知识分子。
现在能上宿舍楼找他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记者,另一种是同行。
“许同志!你可教我好找呀!”女同志很快上前,高跟鞋噠噠噠噠的,还不忘回头对门卫老蒋感谢:“谢谢您啊大爷!”
“不客气,我还得谢谢你的烟吶!”
嗬,敢情一盒烟就把他卖了唄?
许朝见躲不开了,只能礼貌地握手:“我是许朝,您这么急著找我是……?”
女同志表现的很热情:“幸会幸会,我是李小霖,前几天才从上海过来的……我们能不能换个地方聊一聊?”
宿舍楼下交谈確实显眼,对方又是位女同志。
许朝对上海文学圈子几乎不大了解,除了知道王安忆王蒙王朔这几位作家,对其他人知之甚少。
王蒙王朔甚至不算上海文学圈的,这俩人在九十年代以后哪儿都吃得开,不能以地区范畴论。
此时许朝还不知道李小霖的身份。
俩人到宿舍区大院里,幼儿园前笼罩著树荫的两条长凳上坐下。
“我是上海《收穫》杂誌的一名普通编辑,前阵子我在《武林》上看到过你的名字,那时就挺好奇的,后来又在新闻联播上听到你的名字,所以这一趟我就不得不来了。”
收穫啊,收穫他知道,这杂誌挺有名的,后来改名为《萌芽》的就是《收穫》。
许朝不太好南方文学那一口,王安忆那本出名的《长恨歌》也就隨手翻了翻,他最开始知道《萌芽》还是因为这杂誌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办单位之一。
新概念出了个郭小四,他读高中的时候班里女同学都爱看什么《小时代》,从此他对上海文学完全失去兴趣。
当然,许朝对《收穫》杂誌是没什么意见的,此时这可是文学界四大旦之一,地位不同凡响,能和《当代》打擂台。
只能说,他还是低估了新闻联播的影响力。
许朝害了声:“害!我这都是描金箱子白铜锁——外面好看里面空,就是被几家报纸围攻的时候义愤填膺,一时衝动给日报写了封信,还是太年轻了,没忍住脾气,就是没成想上了新闻联播。”
“年轻好啊!年轻有热血,有朝气,而且我看了由你主要负责的那部译製片,你这么年轻,就能让北影的领导们把你的名字写在片头,这可不简单。”李小霖笑著补充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