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直愣愣的看著李泰。
他还是第一次见李泰,在除文学外,还有如此敏锐犀利的见解。
尤其是在朝政上的敏锐。
今日午时,李靖为眾將请功的奏疏,刚被递呈李世民手中。
他正苦於没有钱財封赏,没作答覆。
此事李世民还未来得及与朝臣商议。
且李泰从入宫后。
一直在长孙皇后身边未曾离开。
之前没见李泰在朝政上有什么见解。
难道过去一直在藏拙?
李世民越想心越乱,直到呼吸节奏都紊乱了。
意识到自己失態,李世民轻咳一声。
“高昌这几年確实发展迅猛,这重商税的好处,朕自然也是了解。
只是士农工商的等级是有依据的,这官员与读书人能成为四民之首,是因其做的是为国为民之大事,是道德的集大成者,是大唐屹立的根基。
农民从事生產,种植粮食,养殖蚕桑,人数最多,也承担起大唐税收的责任,是支撑起大唐的樑柱,所以次之。
这工匠就差上些,从事製造,虽不必要,但能提供日常所需,提高生活水平,也算是大唐的砖瓦。
这三民各司其位,都在为大唐为百姓做出贡献。
就只有这商贾,不事生產却谋取暴利,若朕再提高商税,商贾地位抬高,百姓都弃农从商,到时候田地谁来种,没有了粮食,朕不是自断大唐的樑柱,成了千古罪人了!”
李泰摇摇头。
“就因为对商贾收取税率太低,商贾才对大唐贡献小,若让商贾负责大唐大部分的税又当如何?
老百姓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种地,交完粮食,还能从他们手里扣出几个铜板?
国库没钱就只能加税,重税下百姓饭都吃不饱,大唐就是给百姓放在四民首位又有何意义?
明知商人富的流油,也就只是不许科举入仕,打压为四等民身份,可商贾不照样吃喝嫖赌,活的瀟洒?
阿耶可知青楼楚馆之地,头牌初夜拍价最高可达千贯。
商贾一晚可掷千金,朝庭却只盯著老百姓手里那几个铜板,岂不是可笑?
青雀昨晚已经计算好了,財米油盐,这些老百姓生活所需,还按大唐三十税一。
珠宝、香料、绸缎这等高价商品,將税收提至十税一,按照各地財政,如长安的酒肆、客栈、各种商铺收入,分级纳税。
年纳税超千贯者,可许家族子弟,一人参加科举,是否能入仕也就看他们个人能力了。
阿耶最担心的无人种地更不用担心,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经商,就像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读书、习武。
阿耶可敢让房僕射上马衝锋打突厥,可敢让宿国公程咬金在朝堂出谋划策定国安邦?
世人总说无奸不商,奸是说商贾精於算计,可若不是头脑聪慧,如何能算计明白?
不是人人都聪慧,大多数百姓还是务实的,且只要能將粮產再提高一些,就算种地的百姓减少,也不会影响到粮食的储备。”
听完李泰的话,李世民拧眉思索。
“朕再考虑考虑...不过合本的事,朕同意了。”
“好,不过青雀还有一言,如今的商贾都与各大世家贵族连纵,根深盘绕,真正赚钱的生意,早就被垄断了,百姓若是想经商,就只能做点温饱的小买卖。
大唐从来不缺钱,只是不在国库就是了,真正的国之蛀虫,吸血的从来都不只是商贾。”
等李泰告退后,天都黑了。
王及亲自掌灯,往外送了李泰一小段路。
“今早太子与圣人发生了激烈的爭吵,太子说殿下以火炕惠及百姓,意在收买天下万民之心,后又誹谤储君名声,定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李泰站住了脚,转身看身后的王及。
王及看出李泰的目光中,带有探究和审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