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章 谁还能压得住顾廷燁和王韶?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52章 谁还能压得住顾廷燁和王韶?

大相公是否真的要致仕荣休?

內阁首辅的继任者可能是谁?

两大话题,相继传遍权贵圈子,引起了不小的热议,鼎沸非常。

这也不稀奇。

一则,韩章本人声名十足。

作为两代老臣,韩章一生经歷大起大落。

三十七岁入阁,不幸贬謫一方,一贬就是十二年,纵横谋划,终是四十九岁入京为官,五十岁宰执天下。

其后,连著宰执天下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的內阁首辅,就算是史书上都相当少见。

大起大落,大落大起!

其一生经歷,不可谓不传奇,甚至就连教出来的弟子也是內阁大学士。

这样的人要致仕荣休,自是让人为之注目。

二则,韩章致仕荣休,也就涉及了宰辅大相公之位的更替。

內阁首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院枢相,三合一即为宰辅大相公。

宰辅大相公,人臣第一人!

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谓位极人臣,莫过如此。

有人致仕,肯定就有有人上位。

究竟落谁家,亦或是谁最有可能上位,不免惹人心中好奇。

三则,其弟子江昭非常有可能上位。

一旦江昭上位,韩章、江昭二人便是“一门两宰辅”,若是算上【韩门立雪】的光环,那就更是千古无二的师徒典范。

千古典范,自是让人心中期许注目。

封建时代,本来就缺少“八卦”的话题,宰辅大相公之位的更替,自可谓是一等一的“八卦”性话题。

如此,自是热议非常。

不过,热议归热议,就客观事实来讲,韩章其实並不会立刻就退下。

一般来说,內阁大学士的权力更迭都是在五月,亦或是六月。

也就是说,韩章还有小半年的任期!

以常理论之,就这种程度的话题,但凡谜底尚未揭晓,就肯定会长期高居“汴京热搜榜一”的位置。

结果嘛.

一道关於辽国的消息,抢了“热搜”!

二月时节,御书房。

君臣相对。

丈许木几,上有几道文书,赵策英负手踱步,面色微沉。

下方,江昭拾起一道文书,注目阅览。

这是一封檄文!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詔告大周国书:

夫檀渊之盟,歃血为誓,兄弟之邦,各守疆界!然尔周室边军,阴行诡诈,假黔首之名,越界耕垦!

彼等或执耒耜佯作农人,或披褐衣偽充庶民,实则暗藏甲冑之卒!蚕食吾疆土於无声,侵蚀武州、应州、雄州三境,视盟约为芻狗,以信义作儿戏!

朕统御北疆,承天命而牧民,岂容疆土日削?

今屯雄兵十万於边陲,铁骑控弦待发!特颁此詔:

或割三州之地归於辽土,岁贡金帛以赎前愆,则可息干戈、续旧好。

或执迷顽抗,朕当亲提虎賁,踏破关山,自取公道於锋鏑!

天命昭昭,战书已达!

何去何从,唯尔自择!】

檄文並不长,也就一两百字。

但,言辞之激烈,却是相当罕见。

主要內容就两部分:

其一、耶律洪基阐述了颁布檄文的“原因”。

耶律洪基声称边军违背了檀渊之盟,假借百姓之名越界耕田,边军偽装成无辜百姓,实为边疆士卒,以越界耕田之举,行侵占土地之事,视两国友谊为儿戏。

其二,耶律洪基屯兵十万於边疆,声称雄州、应州、武州都是被边军侵占的疆域,並由此给出了两种选择:

要么,大周割让三州之地,並给予岁幣补偿,息事寧人。

要么,兵戈相见,辽国南下自討公道。

半柱香左右,檄文阅毕。

江昭摇了摇头,平和道:“十万雄兵,单是粮草消耗都是难以想像的天文数字。

从檄文语气来看,耶律洪基也是毫无半点诚意,料来是从未想过议和。这会儿,边疆估摸著都已经打了起来。”

自檀渊之盟以来,周、辽两国有过不少摩擦,但无一例外,几乎都是以“调和”结束。

究其缘由,主要就是辽国的檄文上有著一股一目了然的胁迫、勒索的的意味,一词一句气势汹汹,但就是没有真要打起来的意思。

甚至,从字里行间都能察觉到辽国单纯是为了博取一点岁幣利益,可能是想要给檀渊之盟加价。

也正是因此,两国通常是形成小规模对峙局面,並由外交使者从中调和,实现议和,和平相处。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可能都不涉及三五千人以上的杀伐。

然而,这一次有些不太一样。

割让三州,亦或是开战!

言辞,实在是过於决绝狠厉。

十万铁骑,更是一副山雨欲来的架势。

耶律洪基绝对不是为了岁幣利益!

“呵!”

赵策英负手,沉著脸,不屑道:“若是以往,辽人十万铁骑,朕恐怕还真得忌惮三分。”

“但如今,子川治政变法,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军械监的陶瓷炸弹,也已经实现了量產。

让顾廷燁、王韶二人一齐携陶瓷炸弹出征,区区蛮夷之辈,不服王化,何足畏惧?”

“啪!”

一拍木几,赵策英沉声道:“既是如此,就让耶律洪基试一试中原正统的本事!”

江昭默默点头。

辽国铁骑,一向都是相当强势。

游牧民族,於骑射一道的確是颇有建树,要是没有陶瓷炸弹,河东路精锐还真就不一定打的过辽人。

不过…让顾廷燁、王韶二人一齐出征?

江昭沉吟著,提醒道:“近些年,顾廷燁、王韶二人一向是平起平坐,若是要让两人一起齐心使劲,就必须得让两人都是辅將。”

“可,自从腊月末以来,英国公已是病重臥床,不知官家准备让谁担任主帅?”

江昭慎重的注目过去。

熙丰三年十月末,王韶上奏过文书,担心辽国举兵南下,入侵疆域。

彼时,君臣二人討论过统帅的人选。

有英国公,就以英国公为主,顾廷燁、王韶二人为辅。

没有英国公,就以顾廷燁、王韶其中一人为主,忠敬侯为辅。

最终,综合英国公太过年迈,顾廷燁入京不久,以及王韶统兵有度三方面的考量,赵策英选择放权,让王韶暂领河东路兵权。

就这么的,暂时度过了“统帅人选”问题。

如今,辽国十万大军屯於边疆,自是又得考虑边疆统帅的人选问题。

然而,相比起去年而言,今年的统兵人选不会有英国公!

去年的腊月末,英国公就染上了风寒,咳嗽不止,难以下床。

六十七岁的人,染上风寒,註定不可能出征。

也就是说,要想让顾廷燁、王韶二人一齐出征,就得从英国公以外找来一人担任主帅。

而且,这人还得压得住顾廷燁和王韶。

有这样的人?

特么的,皇帝不会御驾亲征吧?

赵策英注目过去,仅是一眼,就知道江昭心中的忧虑,不禁一笑。

江卿,还真是时刻都在担心朕的安危啊!

君臣如此,夫復何求?

赵策英摇了摇头,摆手道:“放心,非有大一统之机,朕肯定不会轻易御驾亲征。”

“主帅之职,也不一定非得是英国公。”赵策英眺望一眼,目光深邃:“朕心中已有了合適的人选。

还有高手?

江昭一怔。

除了他,除了赵策英,除了英国公,还有谁压得住顾廷燁和王韶?

“谁啊?”江昭不禁问道。

“大相公!”

军械监,炸弹坊。

火药、陶瓷、引线、活猪、铁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